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一天终将到来,四川拾四七九”就只是成都拾四七九”了。

(2023-01-17 19:28:27)
又到一周升学政策打探时间,公民同招成都细则依旧没出,复课通知一推再推,终于等来的新政策,是《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算是四川省今年招生的纲领性政策,菲妈仔细研读了下,果真应该被叫做史上四川最严招生政策。当然是相对于往年而言的,较之其他省份,都差不多,现在确实一年严过一年。

《通知》通读下来,概括起来就是:

一、公民同招大原则;

二、免试入学全覆盖;

三、民办直升有保留;

四、均衡编班是趋势;

五、民校审批地管理;

六、自主招生全取消;

七、多校划片稳步推。

总结一句话:灭霸时代全面开启,均衡教育一站到底,是骡子是马,功夫全在爸妈。这是一个魔幻的升学世代,基层受益,中产受伤,精英早就不Care。妈呀,我写得都是啥,文章能发出去不?

要点太多,每一点展开都是一篇文章,涉及的和家长相关的也很多,比如,免试入学拼的就是学区房,多校划片又是打击学区房的手段,比如公民同招要的就是随机拼运气,而直升又留了可乘之机,再比如民办审批地管理,那到底民办还会不会锁区招生,这所有的都还在待定中,待我后面慢慢给大家打探。

今天只讲一个内容:高中阶段自主招生全面取消。以前没讲过这个,因为想着跟自己孩子还远,就没关注,但因为公民同招的原因,第一次政策范围内允许的选拔就是中考,所以还是应该眼光放长远一些。

《通知》原文如下:



“全面中考,不能自主招生考试。不得跨市(州)掐尖,提前招生。”就成都区域来说,影响的到底是那些学校?

一般来说会有二十几所公立私立高中会举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考试的招生对象是全省各地优生,主要针对的是外地生源。

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四七九”的外地生考试。



“四七九”,在成都,甚至8000万四川省人民眼中,那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现在家里出个留学生,都没啥好羡慕的,如果家里有孩子在七中林荫读书,这感觉。。。就是最强天团后备人才。

好巧不巧,今天4月12日,刚好是成都七中115岁的生日,就来摆哈七中。

成都七中有好牛,看数据:

据悉2019年一共有346名学生被保送到清华北大。

排在第一名是的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数有32人,其中集训队人数为3人,其他都为外国语推荐生。

第二名是南京外国语学校,人数为26人,包含2名集训队学生。

第三名是武汉外国语学校,人数为20人,含集训队学生1人。

而排列第四名的非外国语学校推荐生的中学是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保送人数为13人,而且全部都是集训队的学生,可见成都七中在五大学科奥赛方面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成都七中在集训队人数中排名全国第一。



成都七中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上交、复旦、浙大、港大等著名学府,每年考入清北的人数占两校在川招生人数的1/4,占在成都市招生人数的近1/2。那没有去清华北大的学生一般都去了哪里?



不是因为疫情,大家不会知道医学四大天团的历史,殊不知天团中的西华西(川大),川大也被称为成都七中附属大学。

不是竞赛和保送,大家也大概不会知道祖国西南方向卧虎藏龙。所以有时候看着北上广的鸡血家庭多,舍得为教育投入,殊不知我们四川人民也是有好重视教育。

关键是七中之所以口碑好,还不是因为热血军事化管理,反而是因为情怀。且不说百年历史,培养了众多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单是学生口口相传的:”成都四七九,小而精,管理相对宽松(本部每天可外出吃饭),不收复读生。”是不是让学霸们倍增好感?(不得不说管理学霸和管理中等生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嘛)

以“四七九”的每年外地生招生规模,实际吸收了来自全川的学霸。所以成都的”四七九”,是全川人民的“四七九”。



如果说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家长常常对于北上广鸡血自媒体里面的北大,人大附中无感的时候,把“四七九”定做牛娃归属,准是没错的。虽然成都的土壤也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土壤,真正意义的考霸还是得看“四七九”。

然鹅四川省人民的“四七九”,2020年开始就要变成成都省人民的“四七九”了。所有公办、民办学校的招生录取以学生中考成绩为依据,一律不得举行自主招生考试,一律不得跨市(州)掐尖招生、提前招生。



寥寥数字,看哭学霸家长,看傻学渣家长,无论好坏,禁止学生跨城际流动。学霸高考前来不了省城,学渣考不起高中也去不了绵阳(四川高考工厂)。



对于成都本地的优生倒是利好,四七九空出来的外地生名额是不是就可以分给本地生(至于是统招计划、调招计划、指标到校,看政策方向)了,肯定是会有一些的,但七中出了名的以竞赛见长,这普通中等生也搞不了竞赛呀。

当然,是不是绝对的禁止流动?那倒也不是。仔细读读这一条政策里:“具有就读地连续三年初中学籍的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可在就读地和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和招生录取。”

1、如果初中户籍在成都的,是可以参加中考的。(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户籍原则制,没啥好说的)

2、三年初中成都学籍和符合随迁子女要求(也就是相应的社保要求、积分要求)。如果没有成都户籍,在成都拥有三年学籍的操作性有没有?成都现在幼升小,小升初公民同招,亦是要先解决成都户籍学生的就读问题,没有户籍的话,可能部分招生不满的私立学校是可能的,对了,还有政府统筹的随迁子女学校的存在。

所以要流动,买省城房子或者动员父母到省城来工作,现在看来就只有这两招,估计后面还要催生出各种中介和代理。

看完有没有好累的感觉,让我想起了一句朋友的原话:“要不是为了孩子读书,真不知道挤在成都干什么?”

现在看来留在成都,是为了多一个“四七九”的机会。

作者丨成都菲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