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成都高考学霸择校路径纵览

(2023-01-17 19:17:20)
有时候看北上的鸡娃路线图,总是觉得距离感,因为不像北京有八少八素,人大附早培这些超常儿童的早期培养氛围,除了“5+4”模式,大部分成都家庭都是按部就班在高考这个体系下鸡娃。

教育这回事,资源的差异决定了方向的差异。

现在不但没有早期超常儿童的选拔氛围,连原来的鸡血民办也转而摇号入读,所以,什么才是更为合适的参照样本?接地气一点就是以始为终,看看成都本地学霸的成长土壤,看看哪些是够得着的,哪些是遥不可及的。

2020高考战罢,高分学霸的成长史在媒体面前一览无遗,透过他们成长路径,我们可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学霸产生的先天和后天要素。

结论很明显,大多数的学霸造就都是三方努力的结果(家庭要素、学校要素、孩子自身要素)。当然并不见得平均用力,但基本结果守恒,单个要素此消彼长。

家庭层面

理科生:
2020年成都高考学霸择校路径纵览



文科生:

2020年成都高考学霸择校路径纵览


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家庭比重很高,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统计数据都有显示,而且全国各地情况差不多。

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这些家庭普遍学历水平中上(大学及以上学历),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规律(见证或亲历)相对认可,也有知识代际传递的动力。

其二:这些家庭事业氛围相对比较稳定,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而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在孩子习惯和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能保持一致性。

其三:教师、公务员家庭比较熟悉考试升学体系,而且容易获取升学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当然有时间,愿意花时间陪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学校助力

学校在学霸成长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从上述学霸的择校历程中也可以看到端倪。

理科生

2020年成都高考学霸择校路径纵览


文科生:

2020年成都高考学霸择校路径纵览


这批高考生源也就是2017年的中考生,2008年小学入学,那时候的生源依旧是层层筛选后的生源,依旧还有外地生考试,对于学区房的要求也没有现在高。

关于小学:

名校效应不明显,名单里小学来自传统五朵金花和青二、锦二的有,但并不是多数,所以要知道学区房到底在升学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只能持续关注这个对应数据的变化。

另外可以看看三小联中进入四七九的数据,其实并不多,说明如果无法进入三小联中最好的班,进四七九的机率还没有私立高。

但问题同样在那里,失去掐尖能力的私立和生源回流的公立,未来谁主沉浮,很难说,新格局尚未形成,变数太大。

关于初中:

其实都看的很明显了,五朵私花和三小联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了,是主流。大家都晓得好初中才有好高中,可想而知2017年前后的小升初还是很激烈的。然后2020年的小升初就成了如今这个样子了。

关于高中:

成都学霸基本被公立四七九+成外实外嘉祥包圆了,零零散散的穿插着一两个其他学校的。高中比初中的群聚效益更明显。

特别注意就是两匹公立黑马:四十九中和金堂中学(突然觉得成华之光闪耀)

当然,随着新政出台,公立私立之间是否会出现此消彼长,新的博弈已经开始,未来学校的出口成绩值得拭目以待。

不过因为有中考和中考率在那里收口,无论初中如何风云突变都无法撼动成都四七九的地位,只有“县中”模式的绵阳在隔岸观火。

孩子耐鸡

无论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力有多大,最后都是作用在孩子这一环上,这两个因素要发挥作用,孩子耐鸡很关键,否则孩子的青春期撞上父母的更年期,那就是欲速则不达。

高考学霸的孩子我也没有亲眼见过,只知道都说不是死读书类型,多才多艺又乐观豁达,但这不又是家庭培养的效果吗?

看完学霸的择校路径,有两个关键点:

1、相较于小学,初中一定要想办法进名校,无论是公办还是私立,概率决定结果。

而现在公立初中的入口是划片摇号,所以学区房是一条路,但划片摇号的学校最好的班肯定还是成绩为王。私立初中的入口也是摇号(含直升),凭运气多一些,但私立学校一般胆子要大一些,加工手段更鸡一些,相信生源路径也会多一些。

2、高中,无论是中考进去的,还是指标到校进去的,进高中名校也是高考保险器,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留在私立系统的高中名校还是去公立的高中名校,不同的选择会影响冲刺清北的机率,这是学霸的烦恼,普娃不用懂。



作者丨成都菲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