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高材生接受4千件代考委托、获利百万被捕:日企入职测试替考繁多

不久前,就职于关西电力公司的一位28岁男性职员的被捕,引发了日本社会舆论。
报道来源
/ 日本华侨报
这位名叫田中信人的普通职员,竟然在过去四年间接受了超过4000件替考委托,堂而皇之地赚了400多万日元!
来源 /
テレビ大阪ニュース
作弊、造假,固然应该遭到整个社会的唾弃,但更危险的是令舆论哗然的田中信人,绝非个例...
...
日本职介公司disc,此前针对120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相关调查,有三成的受访者回复“自己身边就有人从事线上替考”。
往深了追究,日本经企界担心,这样的造假事件将有损日本企业的全球形象,引起国际伙伴的不信任,尤其在这个远程工作越来越普遍的时代。
来源 /
テレビ大阪ニュース
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田中信人曾经就读于京都大学这样的名牌高校,拥有硕士学历。毕业后,先是进入一家外资咨询公司工作,后又进入关西电力。
不得不说,田中既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也对用人方的测试现状相对了解。他在2022年初,收取了一位20多岁女大学生4000日元的费用,替她参加了入职面试中的能力倾向测试。
来源 /
テレビ大阪ニュース
据日本大型求职信息平台Mynavi统计,有超过八成的就职者参与了网络面试。疫情的出现,确实从侧面推动了各种远程业务的开展。
天涯变咫尺、天堑如眼前,节省了物力精力的远程办公和网络面试,确实非常人性化。所以舆论在讨论线上替考案件时,自然不应该因噎废食而否定远程业务。
来源 /
テレビ大阪ニュース
出现田中信人这样的替考者,并且能不断接到委托,从侧面证明了替考的结果,是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满意的。但这也进一步反映出日本找工作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
一方面,日本企业入职难辞退也难,因此不得不提高门槛。求职者仅凭面试及测试就顺利获得心仪岗位,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生活,这将“严进宽出”的日企用人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展露无遗。
来源 /
テレビ大阪ニュース
另一方面,大多数求职者其实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招聘岗位的工作,他们之所以铤而走险找人替考,只是无法适应入职时的能力测试。
那么据此判断:过于程式化的能力测试,究竟将多少有实力的求职者挡在门外,这类面试制度是否应该做出调整?
其实长久以来,求职者对于在进入日企时要接受“严苛”能力测试的诟病,一直不绝于耳。
来源 /
theport.jp
入职日企时的能力测试,通常包括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两大部分。语言能力部分,测试求职者在日语环境下使用日式思维理解分析的能力;非语言能力部分,则主要是考察逻辑思维和数字处理能力。
对于那些在专业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外国留学生而言,被能力测验筛选掉,难免有种“刻舟求剑”的委屈和不平。代考行为违法无可厚非,但日本业界人士与其担心形象受损,深刻讨论入职测试中所存在的弊端或许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