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南方:厚积薄发自有时,渐入佳境路亦宽

(2022-12-12 13:38:15)
编者按:《未来之星》今天推介重庆优秀教师、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副校长何南方老师的《厚积薄发自有时,渐入佳境路亦宽》。我与南方第一次接触是2019年7月在江津中学,受志勇兄邀请到江津中学参加一个学术活动。那次我们并没有过多的私下交流,说实话,何南方这个名字我熟悉,但那次并没有将人与名字对应,我一直认为南方是个女老师,而且想象是非常漂亮的一个美女,直到2019年11月他来我校参加基地联盟会,才搞清楚原来是帅哥!后来常有交流,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去年我受邀回母校重庆师范大学讲座,南方和刘波(周刘波)知道后特从渝中区赶到大学城为我接风。南方当时受命在大学城负责新学校的建设,任务重、时间紧,但却放下手里的工作,第二天全程陪同。之前他主要教初中历史,此时又被任命为大学城新学校(高规格、高档次中学)负责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随身携带了高中新教材,随时翻看,我们聊天几乎全是关于初高中教材、课程改革及重庆历史教育发展等,而且非常有见地,这是我非常欣赏的地方,尽管仕途顺畅,但不忘专业发展。本文是南方受重师大沈双一教授邀请在重师大所作的一个讲座整理,全面反映了他的成长历程,里面不乏智慧之见,对青年老师的成长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故特此推介。(温馨提示:“未来之星”下期推介重庆优秀青年、重庆市教学专家张志勇工作室成员重庆七中刘延广,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何南方,高级教师,现任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副校长,民盟巴蜀中学支部副主委。渝中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科研先进个人,高新区首届“最美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唐江澎名校长领航工作室成员,重庆市初中历史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被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实习实践指导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专家。

前言:

庞老师是中学历史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声誉很高。和庞老师初次认识是在20197月重庆历史课程创新基地联盟在江津举行的会议上,满头银发的庞老师精神矍铄,智慧干练。在随后的几次基地联盟会议上,都与庞老师有过短暂的接触。近年来着力于黔江中学的历史课程基地建设和工作室成员的培养,不遗余力地推动和促进青年人的成长,引人注目且卓有成效。加之庞老师公众号的影响力很大,推送的作者几乎都是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或青年翘楚,或教研业绩突出,或精于课程设计,或著作等身……所以这次接到庞老师的征稿邀请,颇属意外,甚至还有些惴惴不安。

回顾我入职18年来走过的路,自难与业界翘楚精英比肩。然所经历过的茫然坎坷与艰辛,抑或是峰回路转的幸运,这点行走的经验或许对刚入职或准备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年轻朋友们提供一点借鉴。

201611月,应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沈双一教授之邀,有幸到重师做了一次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的交流活动。下文为当时讲座的交流内容(有删减),回顾此文也正好与6年后的现状做一点比较。

尊敬的沈教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沈教授的邀请,能让我有机会走进重师殿堂,与同学们做一点交流,分享一下我作为一名普通历史老师走过的旅程。

虽然自今年9月以来,我与沈教授只有三面之缘,在目前我也仅是巴蜀中学的一名普通历史教师,但我相信沈老师邀请我做分享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这样讲是因为有两点原因:

一是因为普通。从业至今,并没有太显眼的成就。反而是走了一些弯路,所以能为同学们提供很好的经验教训,可以让大家在今后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少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

二是因为平和笃定。因为走过很长的平凡的路,没有显赫的背景与履历,无依无靠,有的只有一颗从容淡然笃定之心,这与我从山中走来有关,也与我的专业学科背景有关。所以始终坚信每一种生活、每一种追求都自有其芬芳与魅力。

下面我用一份求学的履历来与大家展开交流:

我的求学经历:

小学——江陵乡草庙小学/沿河小学

初中——江陵乡初级中学

高中——达县中学

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从这份求学经历来看,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80后:从农村到乡镇,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再到直辖市……网上曾流行一个词语“凤凰男”,我也曾经仔细地比对过这个称谓的定义,不得不承认,其中很多描述是合乎“我”这一类人的:比如说重家庭、重感情、好面子,不善言辞、歌舞与交际,不够自信乃至自卑等。

但我也相信,这样一份求学的履历无疑也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求学路上,只有着简单的走出大山走得远点的朴素愿望,只有着向优秀学习不甘落后的简单想法。感谢时代,让我们80后这一代人一直在接受新事物、新挑战,也让我们比父辈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

常常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八九十年代的乡村教育应该是中国乡村教育的黄金年代。在中西部农村还未受到市场经济洪流的全面冲击之前,农村和乡镇尚保有一批才学兼备、认真负责的淳朴教师,他们对基层教育的坚守、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尊重,使得相当部分学子能从大山里面走出来,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变成现实。这在城市化浪潮快速席卷的今天,大城市资源的虹吸效应使得优秀的师资基本云集在城区,乡村教育办学硬件和待遇的不断改善却难以留住人才,优秀敬业师资匮乏的窘境已然是乡村教育的普遍现状。前年回到曾就读的小学,曾经的干净整洁的操场已然杂草丛生,曾经书声琅琅的教室已然断壁残垣,屋檐上清脆震耳的铁钟锈迹斑斑已经哑然。

如果没有教育,没有秉持规则、认真负责的老师,我和很多80后一样难以从山里面走出来,自然无法在现实中获得更多选择机会的权利。

所以,我相信教育对于一个人而言的重要作用。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同样更愿意投身教育来为学子们的成长助力。

当年中考的体考是把各乡中学的学生集中在城里的达县中学考试,所以体考时也是我第一次进入达县中学(民间简称“县中”,现改名为达州中学,89年自创办以来就是当地最好的高中)。初入县中即被学校的大操场给震惊了,其实也只是一个有标准400米跑道的操场,当与初中学校只有篮球场大小的操场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这就催生了我一定要在这里读高中的信念。凭借最后阶段的努力,让我幸运地踩着录取线被录进了县中,这让我尝到了用拼搏赢取胜利的甜头。也正是从县中这个舞台出发,让我考入了大学,并在四年后成为我们专业第一批签下就业合同的幸运儿。

所以今天的我站在这里,能够有底气地和大家交流,并不是因为我在事业上有多么的特别优秀和出色,这段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经历,几乎没有外力可以凭借,所以它让我倍感坚实和幸福,可以让我自信笃定地站在这里。

其次,我分享一下我工作的经历,这段经历可用下面三句话来形容我的三个阶段:

初入职场心茫然

砥砺前行破困艰

渐入佳境路自宽

第一个阶段:初入职场心茫然

大三就已修完全部学分的我,在大四刚刚结束实习工作便签下了与巴蜀的工作合同。在签工作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也没有关于未来的规划,甚至认为目前的工作也许只是一个跳板而已。但提前签下工作的我委实有了一些漂浮,感觉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虽然也利用这些时间也看了一点书,走过了一些地方,但是并没有为入职去做一些准备,回头看来这是极其遗憾的。

转眼便是9月,从轻松愉快的大学来到中学,历史教师、班主任的双重身份加持让我有些难以兼顾,本有些腼腆内向的性格让我也不够主动。虽然在教学和管理上并不是没有付出努力,但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目标的茫然、没有经验的努力……就使得我的工作相形见绌。教学上闭门造车,自顾自地讲课,课堂教学设计不足、结构不清,语速过快,参加一次组内赛课是听得评委直摇头,事后被教研室主任在组内大会上不点名的公开批评;班级管理上经验不足,策略不够丰富,处事不够老练,班级在管理一刻都不能离人……这两年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结果是两年后年级换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老师来接替我当这个班的班主任。这便是对我过去两年工作最直接的评价,惭愧之余,也促使我不得不去思考、去改变。

多年后听到一位长者比喻职场的话:职场好比是一个游泳池,年轻人的成长不可能是在岸上观望,现实也不可能来慢慢地手把手教你。生活会把大家直接推进水里,自己在挣扎中学习,能率先学会的人便有优秀的强者。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挣扎,结果可能是无人问津的沉沦或随波逐流地躺平。

所以希望每一个即将从业的青年学子,要主动思考、规划自己的未来,要准备充分地进入职场,要善于主动学习、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少走一些弯路。

第二阶段:砥砺前行破困坚

在初三那年不再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我开始审视自我:职业与事业、教育与教学、工作与生活等事宜。历经此事的我也决定安定下来,不再去想跳槽或是考研等事。

非常幸运的是我在巴蜀这个非常优秀的平台。这里的老师们教育教学水平高超、勤奋敬业,同时对学校无比热情,对学生无比关爱,这也促使巴蜀中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所以当我从茫然中清醒过来的时候,身边优秀的老师们就是我学习的最好榜样。在这一过程中,有幸得到了学校诸多同仁的支持与帮助:或是不断鼓励给我信心相信我能行,或是善意批评让我能及时更新认知,或是正面引领让我开拓新领域,或是给予机会让我重新开始……当然与人为善的性格让我能自然地融入团队中。

教学上我开始主动去听课学习,每次有公开课或是培训讲座,我都会调整时间主动去现场学习。同时开始主动审视自己教学的不足,虚心接纳批评与教育;开始注重教学设计,思考设问的层次、深度;开始注重课堂的生成,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开始专注阅读更多的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储备;开始主动学习发音、讲话,听着新闻开始跟读,逐渐改变了语速过快、含混不清以及吞音等问题……改变虽难且缓,但每一点努力终会被看见。后来学校一位副校长来听课,课后专门评价说我上课声音好听,这份从没有有过的认同使我倍感骄傲(大学时便因为乡音过重、语速过快常被师长同学诟病)。

在巴蜀这一个平台,留给努力的人的机会自然也多。在2007年送走我的第一届毕业班之后,我开始被连续留在初三,专门带毕业班,这既与学校的快速发展有关,也与自己的改变有关。在组内前辈的指导下,用心命题,虽然并没有系统学习命题的技巧,但在12年命制的一套原创成分颇多的期末测试题有幸被教研员所认同,后来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有感而言,选择一个好的平台确实很重要,它能砥砺你的成长。当然也需要你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和能够承担相应的压力。

第三个阶段:渐入佳境路自宽

0715年,在这段岁月中,对我而言是一段学习、积累、沉淀的过程。认真备课、上课、命题、开设选修课、编订资料……

当年和我一起同年进校的伙伴中,大多都成长迅速,拿到了市级或是全国的赛课一等奖,有的评上了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有的成为了清北班的名师,培养数十名学生考入了清北,有的带队获得了竞赛金牌等,而我一直都还差得很远。

每一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使命,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是一段独一无二的路程。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问心无愧地努力,这就足够了。

此时的我可以从容应对各类型的学生,应对课堂的各种突发状况,越来越受孩子们欢迎;不再担心有人会突然进入教室来听课;不用担心命制的试题、编订的资料会被人诟病……

现实告诉给我们的真理就是:把过程做够了,结果自然不会差。

159月,我在此做起了班主任,不够这次是作为“后爸”来接手。在我接手的这一年中,班级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班级氛围前所未有的好。在中考结束后,家委会自发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毕业晚会……这个班的孩子虽然我只带了一年,但大多数孩子和我的关系依然密切而深刻。

16年的2月,我接到市教研员黄开红老师的通知,要我在3月下旬全市的中考历史复习备考会上做一个专题讲座。幸好有了一些关于中考的经验与储备,也得到了组内前辈与大学师兄的指导,不辱使命地完成了这次讲座。讲座内容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讲座的课件也成为此后几年中考复习讲座的参考模板。其实,此前我连区级讲座都没有做过。

也因为这些缘故,我被年级管理团队留下,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兼任年级教研组长并开始参与年级的管理工作;同时也开始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学习活动与提升。

……

我走过的路其实无比普通,目前也几无像样的成就和可值得表述之处。但是我希望我走过的弯路别人不必再走,我掉进去过的坑别人不必再掉。我衷心希望每一位选择历史教学岗位愿意成为历史教师的朋友们,树远见,立长志,心平和,行笃实,人生的路必然越走越开阔。

结束语:

距上次这场在重师的这场交流正好六年,也再次重温上次讲座的内容。所言所诉,音犹在耳。经过16~19年这一届的深耕勤耘与广泛历练,我随后承担了年级主任、教务处副主任等管理工作,并于20209月开始参与筹建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校(位于重庆大学城的核心地段)。也就是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面,我参与了一次市级命题工作,参与主编了《巴渝文化研究》《中外历史纲要:史学导读与学习精要》两部专著,参与主研了八项市级课题、一项市级精品选修课程,有五篇论文获市级评比一等奖,在去年夏天“中史参”举行的延安年会上也就教学评价改革分享一点个人的看法,个人也开始获得了一些区级荣誉。

这似乎也印证了我六年所说的话:厚积薄发自有时,渐入佳境路自宽。

PS:一路走来,关爱、帮助、支持我的人太多太多,我永远感怀于心、铭记于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