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个清华附中人:我的高中时代和高中老师们

(2022-10-24 23:29:01)
我毕业于与圆明园一墙之隔的清华附中,严格来说我只能算半个清华附中人。因为我在清华附中校园里生活了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但我的毕业证上,毕业院校写的却是“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即清华附中的民办校。它的学生和附中学生穿一样的校服,生活在同一个校园的相邻班级;拥有着同样的各科老师;在校园里没有人在意你是否是实验学校的学生。唯一不同的,是实验学校的中考分数线要比附中低7分,学费每年要多交三万罢了。所以说,我算是半个清华附。如果让我用句话来形容高中时期的我,那就是“想翻身,却满脑子想着追求快乐的半个清华附中人”。


和我在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大都是所谓中考失利者,其实也不算差,附中的分数线很高,差7分也说不上丢人。剩下的是中考发挥正常的,运气到了但实力没到。我认为我是这后一类人。初中的时候,我是游手好闲,贪玩享乐,以为自己能在最后的三个月,补完前面三年落下来的,凭能力考上清华附中。或者实在不行,我考清华实验总没问题吧。果真,三个月并不能补上三年的游手好闲;期望越低,成绩越低,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实验学校,“避免”了家里每学年的三万钱放在基金股市里贬值。只是我知道,中考阶段的我确实能力没到附中的水平。

于是,我想翻身。翻身的途径很简单,和全国各地学子一样,在高中做到学习好就行了。北京的家长和其他省市的家长在“唯成绩论英雄”这一方面都差不多,只是非毕业年级的老师们没这么觉得。只是真正到了大学我才意识到,高一高二时期的我印证了那句“间歇性的踌躇满志,一如既往地不务正业”,至少和外地考生比起来是这样的,将寒暑假预习的努力化为平时的得过且过,真正做到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总体来说,我高中三年做的每一件事,除了高考,就是想追求快乐。读者可能会质疑说,难道我学习也是为了追求快乐吗?也算是吧,记得疫情回家后,高三下的第一次全市统考,我好像考了800名,比当时要好的同学高了20分左右,心里很是窃喜,之后的学习更有动力。可以说疫情和居家网课帮助了我,我虽然不需要学得很好,但只要做到相对好就可以了。

我所在的班级是快乐的,生活在这样的班最幸福!

因为班里的学习氛围不算卷(非常不卷),不像附中的创新班一样“乌烟瘴气”。还有,我们班的老师们很好,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好的老师是可以对高中生的学习生涯和心里建设起到深远影响的,宫老师曾指出过我学习时候“坐不住”,高中时的我对此并无十分深刻的体会,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有些工作并不可以在碎片的时间完成,而需要静下心来,几个小时的努力。


至于我的心里建设,每一个老师似乎都帮助过我。刚上高一时,我的数学经常考一般,鸿雁老师就经常鼓励我,以至于在高二我数学成绩一般般时,心里也有底气,就好像是别人说“你可以的”说800遍后,你没准真的“行”了。每次心里难受时,我总去找宫老师谈心,效果非常好,每次谈心后我不一定得到答案,但心里一定很舒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至于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高考第一天早上考语文时,我看到宫老师在校门口向我招手,我就感觉踏实了很多。到了语文考试结束,我怀着担心自己作文跑题的心情垂头丧气地出来,听到她说“相信自己,语文(考试)稳了,稳了”,我也暂且认为自己稳了。现在想来,心态对于高考影响很大,任何形式的积极的心理暗示都是考生们的良药。很幸运,我们班有最好的宫老师。

看到了结尾,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你笔下的班级全都是美好的一面,有失偏颇啊,没有班级是完美的!但依我的视角来看,我身边的同学和老师都是乐观且光明的,于是我便看不到黑暗;而在我心里班级就是完美的,我选择性地一忘掉班级所有负面的事情,高中美好的生活只有三年,为什么要记住不美好的一面呢,哪怕只是一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