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2%的企业将增加2023年应届生录用,有效求人倍率改善

没有人会觉得,这种现状与自己毫不相关。
眼下,日元正开启本世纪以来的又一轮大幅贬值。普通民众对此的直接感知,就是涨价潮。

日本共同社针对近期日本国内的食品、日用品、光热费等涨价的问题开展调查得知,68.7%的受访者认为增加了生活成本,31.2%的人认为未对生活产生影响。
由于日本经济逐渐走向复苏,导致石油等资源价格上升,燃气费、电费等也随之涨价。
据报道,日本的电费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1.6%、燃气费同比上涨18.1%,生鲜食品之外的食材也涨价2.0%。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总务省22日发布了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2020年=100),刨除变动较大的生鲜食品后的综合指数为100.9,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8%,已连续7个月上涨。
此外,日本总务省还发布了2021年度的平均物价指数,生鲜食品之外的综合指数比前一年上升0.1%,达到99.9。

对于老百姓来说,物价提升导致生活成本上升、消费力削弱。鉴于疫情导致收入减少和当前物价上涨,出于对未来不安,民众增加储蓄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在本月25日公布了今年家庭收支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于今年3月面向全国20岁至79岁已婚男女在线实施,1620人给出有效答复。
结果显示:日本家庭储蓄平均为1408万日元,时隔一年增加。去年为1339万日元。
来源 / 每日新闻
关于储蓄目的(多选),“以防万一”最多,占61.5%。其次为“为了将来”61.2%、“子女的教育资金”28.2%。
关于物价上涨对家庭收支的影响,表示“感受到影响”的占51.5%,“今后会有影响”的占36.2%。
储蓄方式中,选择“银行存款”的最多,达到72.6%;另一方面包括股票、房地产等在内的投资,占比总计仅为16.8%。
该公司的负责人指出,“在存入银行几乎没有利息的环境下,投资意识依然未在国民中扎根。”
来源
/
调查还对比2020年和2021年收入,回答年收入减少的占28.7%,高于回答增加的10.5%。在职一代的20~50多岁年龄段中,夫妻每人零用钱月均27295日元。虽然较去年增加851日元,但仍未达到疫情前的2019年(28080日元)水平。

从调查中也能看出,社会发展的洪流推着日本人前进,却没能给他们应有的回报。连续30年“原地踏步”的平均年收入,成了日本人口数量最直接的“避孕药”。
按照日本公布的数据来看,最近20多年的劳动者收入都在420万日元附近波动。其中,1997年到2000年间超过了460万日元,2009年到2015年间则低于420万日元,最近几年在420万~450万日元之间徘徊。
仅从数值上来看,日本居民的年收入还是很高的。但日本境内的商品、服务价格也是以“高水平”闻名,大量物品需要进口,其综合生活质量可能没有薪资上体现得那么高了。

即便工资“三十年不动”,但有工作的人尚且有收入来源。另一方面,疫情早已经夺走了很多人的工作。
日本总务省的劳动力调查显示:有工作欲望却找不到工作的完全失业者,2021年的月平均为193万人,比2020年增加了2万人。其中,长期失业者比去年增加13万人,达到66万人,增加率为24.5%,连续2年增加。
没有人会觉得,这种现状与自己毫不相关。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失落的三十年”似乎又要延期。被日本央行认定“有利于经济”的日元贬值,多年来从未有效提振过日本的经济。
唯一得益的,或许是日本本土的投机者们。4月21日,东京股市两大股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内需不振、货币连跌、贸易条件恶化,股市却走向“繁荣”——泡沫,似乎被再次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