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尔必达破产留给日本半导体的教训

(2022-03-21 23:09:33)

       江口良辅:2012年2月27日,由日本各电机企业旗下的半导体部门合并而成的尔必达存储器(Elpida Memory)申请适用日本《公司更生法》(相当于申请破产重组)。1980~1990年代席卷世界的半导体存储芯片DRAM的制造商因此被并入美国大型厂商美光科技的旗下。在该公司经营破产过去10年的如今,日本政府与民间正着手推进半导体产业的重振。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试图从尔必达破产一事寻找可以为日本重振半导体产业提供的教训。

       

尔必达破产留给日本半导体的教训

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适用日本《公司更生法》、举行记者会的时任尔必达存储器社长坂本幸雄(2012年2月,东京证券交易所)

          

      “(我们)将投资1500亿美元,维持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2021年,美光科技首席执行官(CEO)桑杰·梅罗特拉(Sanjay Mehrotra)宣布了之后10年向研发和扩充产能投入1500亿美元的计划。核心之一是原尔必达的基地和人才。

 

      “如果当时生存下来,能在全球展开竞争的存储器企业有可能诞生在日本”,尔必达破产前担任社长的坂本幸雄叹息道。

      

尔必达破产留给日本半导体的教训

      

      尔必达一度在DRAM领域掌握近2成份额。2006年与台湾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两家公司提出1.6万亿日元规模的投资计划,推进了积极举措,但脆弱的财务基础拖了后腿。除了行情的剧烈波动之外,当时还接连遭遇雷曼危机、1美元兑约80日元的严重日元升值等逆风。净有息负债2009年一度增至相当于自有资本4倍的近5000亿日元。2011年底压缩至约2900亿日元(1.3倍),但政策和金融面的背后支持并未持续。

    

      欠缺长期规划

 

      尔必达的破产剧反映出的是日本政府与民间难以承受伴随巨额投资的持久战这一局面。开发竞争激烈,制造所需的投资增加至以万亿日元为单位计算,另一方面,行情波动剧烈。如果缺乏肩负投资的企业的巨大规模和政策支援,将不得不退出竞争。

 

      在雷曼危机时,尔必达接受了基于日本《产业活力再生法》的公共资金注入以及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和大型银行的1100亿日元的银团贷款。但在偿还期限临近的2011年底,作为维持支援的条件,尔必达被迫增强资本。

 

      坂本曾摸索与美光科技展开合作,谈判进展顺利,但因属于老友的美光时任CEO史蒂夫·阿普尔顿(SteveAppleton)突然因事故遇难而遭遇挫折。另外,与美国半导体厂商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的合作也不顺利,最终无计可施。由于拿不出再融资时间表,尔必达被迫申请适用《公司更生法》。

 

      “为什么不能等待6个月”,在美光科技完成收购之后,坂本被该公司高管如此质问并因此感到懊悔。

 

      当时全球存储器市场的风向正在改变。那就是智能手机需求的扩大。曾是通用产品的DRAM在用于智能手机之际也需要支持个别的性能参数,提高了附加值。对尔必达来说,这也是移动DRAM的订单出现增加的时期。到2013年也曾开始能稳定实现盈利。

 

      “(日本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并未充分弄清DRAM技术和最终产品的动向”,长期观察半导体产业的东京理科大学大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若林秀树这样指出。坂本也强调了面向智能手机的可能性,但未能充分说服相关人士。

 

      尔必达基础薄弱的间接原因原本就是日本电机企业缺乏长期规划而导致的经营判断的迟缓。由于DRAM业务的苦战,1999年NEC和日立制作所决定合并相关业务。2003年,三菱电机的业务也合并进来,但市场份额一度低于5%。整合耗费时间,恢复业绩也需要时间。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SK海力士

   

      与尔必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SK海力士。前身海力士由韩国现代集团的半导体部门吸收LG集团的制造公司而成立。虽然因过度负债而陷入经营困难,但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援,推进了重建。因获得SK Telecom的出资而赢得了投资竞争。2004年与尔必达为同等规模的总市值目前已增至17倍。

      

尔必达破产留给日本半导体的教训

     

      主导海力士重组和金融机构融资的是韩国政府。政府主导的金融支援后来招致海外的反补贴税,但在世界市场上生存下来的政策目标并未改变,在雷曼危机后,以韩元贬值为背景,SK海力士提高了竞争力。若林教授指出“留有日美贸易摩擦记忆的日本在产业政策上陷于被动,同时缺乏与金融支援的配合”。

   

      针对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致力于培育国家和地区企业,日本经济产业省将日本企业投资的不断缩小列为日本半导体产业落败原因之一。在2021年底的日本国会上,日本经济产业相萩生田光一总结称,“(日本)未能看透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潮流,并未采取适当且充分的政策措施”。

 

      在各国和地区为半导体产业出台数以万亿日元的援助措施的背景下,日本也转向了“超出民间业务支援的框架,作为国家事业加以发展”(日本经济产业省)这一方向。日本政府提出吸引尖端工厂,升级仍具有竞争力的图像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等的工厂,随着成功吸引台积电(TSMC)在日本建厂,相关努力正在取得成果。

 

      尔必达破产后为中国半导体企业提供经营建议、熟悉海外动向的前社长坂本幸雄仍未解开心中的疑问。他说“韩国和美国分别采取10年和5年跨度的一揽子支援措施。(日本)能否拿着长期发展蓝图提供支援呢?”

  

      观察全球半导体产业,以投资的膨胀为背景,制造和设计的负责方相互分开的水平分工取得进展。贸易摩擦和严重的供不应求也是分工体制产生的副作用。各国和地区开始确保生产基地,投资竞争变得激烈。不过,市场繁荣在达到顶峰之后也会迎来低谷。是否具备在低谷之中维持产业的思想准备?尔必达的失败正在提出这样的疑问。


         江口良辅:从JR西条站(广岛县东广岛市)驱车行驶约10分钟,向东西方向延伸的工厂的全景将逐步映入眼帘。这是美国美光科技从尔必达存储器获得的广岛工厂。以美光科技为代表,日本国内的半导体制造开始得到众多海外资本的支撑。

    

  “日本在尖端开发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努力迈进以维持(作为新一代DRAM技术的)1Beta等技术的领导力”,美光科技的执行副总裁Manish Bhatia如此强调。美光科技的对日投资在过去3年里达到70亿美元,研发投资比尔必达时代增加了5成。

 

尔必达破产留给日本半导体的教训

原尔必达的工厂已成为美光科技的核心基地之一(广岛县东广岛市)

            

  从尔必达转职到美光科技的前高管表示,“DRAM的设计和制程开发的一把手都是日本人。不分国籍,有实力的人得到任用”。“不再担心资金,基地也得到保留。从结果来说(并入美光科技旗下)真是太好了”。

     

  以美光科技为代表,日本国内的多家半导体工厂均有海外企业参与。在三重县和岩手县,铠侠(KIOXIA Corporation,原东芝存储器)与美国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各承担一半生产投资,运营NAND闪存工厂。2014年,以色列大型代工厂商Tower Semiconductor旗下子公司获得了位于富山县的松下的半导体工厂。

        

  在日本国内,开展半导体业务并不断进行大型投资的日企只剩索尼集团和铠侠等几家。因此,在保持半导体的制造基础方面,海外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人才”、“物资”、“资金”的国界正在消失。

              

  无论企业的国籍,生产基地位于日本国内的意义均不容小觑。美光科技建有工厂的东广岛市的产业部长铃木嘉一郎表示,“除了数千人规模的就业之外,生产设备相关企业等也在集聚。对于给排水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地区经济带来明显益处”。    

    

  吸引台积电,“讨论显得过度乐观和充满希望”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TSMC、台积电)进驻日本熊本县,从稳定确保面向图像传感器和车载等用途的半导体的角度来看显得重要。据称台积电计划在熊本工厂雇用1700名工程师,还将在茨城县筑波市开设负责尖端制造技术研发的基地。

        

  不过,吸引工厂并不能直接带来日本半导体产业的重振。东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铃木一人敲响警钟称,“针对吸引台积电的讨论显得过度乐观和充满希望”。熊本县内的设备企业的高管也抱怨称,“台积电或许是从之前的供应商采购。(对我们)直接的益处不大”。

                      

  要以台积电进驻为良机、加强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基础,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呢?日本经济产业省信息产业课课长西川和见表示,“不管是设备还是开发,都需要‘资金’和‘人才’。如果企业和政府做出判断,就能提供资金。不过,如果不培育和汇聚所需的人才,就难以采取行动”。

       

  日本九州地区将加快人才培养的准备工作。为了应对半导体工程师的需求,针对九州8所高等专科学校,已开始制定半导体的课程计划。熊本大学4月在研究生院尖端科学研究部设置了“半导体教育与研究中心”,计划通过校内外的人才加快研究开发。

        

尔必达破产留给日本半导体的教训

台积电新工厂的建设预定地(熊本县菊阳町)

        

  从索尼集团的半导体子公司转任熊本大学特聘教授的铃木裕巳指出,“从制造流程到架构(基本结构)的设计,需要大量人才”。

    

  日本的半导体技术人员日渐减少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持续撤退和缩小规模,导致肩负重振产业重任的人才不断减少。日本总务省的统计显示,在“电子零部件、器件、电子电路制造业”,25~44岁的从业人数从2010年的38万人减少至2021年的24万人。

      

  “精通半导体工厂建立和运营的资深工程师仍然在职和在编。但5年以后,这样的人才将消失”。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在2021年向政府提出的建议中显示出危机感。

        

尔必达破产留给日本半导体的教训

         

  人才减少的结果是,日本的半导体工程师呈现出“抢人”的态势。日本人才服务企业Recruit的统计显示,2021年的半导体工程师招聘件数比2020年增加6成。在该公司负责招聘相关业务的井上和真表示,“竞争率或将进一步提高”。从台积电的熊本县合资公司发布的招聘条件来看,2023年4月入职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工资高达2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1万元)。超过日本国内大型设备厂商向博士提供的起薪。不管是应届毕业生还是社会招聘,半导体人才的竞争都日趋激烈。

     

  以美光科技为代表,日本半导体产业培养的人才成为海外企业在日本设立基地的动机。不过,如果在日本工作的工程师和学生等人才被海外掌握,反而有可能削弱日本自身的竞争力。熊本大学的特聘教授的铃木裕巳呼吁称,“应增加具有良好基础的企业和只要遇到能激发好奇心的研发就想要参与的学生”。

       

  以吸引外资企业为立足点,扩大人才的范围,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也将成为被选中的企业。日本要成功重振半导体产业,“人才”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