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中学是如何以数字序号命名的?

北京市的中学,有许多以数字序号命名的,被称为“北京市第××中学”。这些中学名称中的数字序号,是北平和平解放后,由新建立的市教育局统一命名的,这种以数字序号命名中学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达到了二百多所学校。例如,1975年广渠门大街小学改办为初级中学,被北京市教育局命名为北京市第二二五中学。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北平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局。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市教育局与文艺处合并,改称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1952年教育和文化分别管理,又恢复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名称。所以,在北京市中学数字序号命名的过程中,出现了由北平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命名、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命名、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命名的不同记载。1949年之前的北京中学,办学体制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其中公立包括国立、省立、市立学校,私立则包括私人和教会学校,据北平市1948年10月统计:全市共有中学69所,其中市立中学12所,私立中学54所(包括教会中学16所),国、省立中学3所(例如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校址在北京)。北平和平解放后,市教育局开始接管公立中学,整顿、接办私立中学,并新建了一批公立中学,到1957年北京市的中学增至283所,随着1958年郊区九县划入北京,全市中学激增至482所,到1965年则达到了567所。面对如此众多的中学,排序命名显然管理起来会更加方便,所以北京中学的排序命名应该是规范有序的,否则这么多学校随意以数字命名,肯定会引起很大的混乱,无端增加管理的难度。这些以数字命名的中学是如何排序的?是以建立或改造的时间先后排序?还是按地域分布排序?或者是按方位、方向排序?好像按照哪种标准都有解释不通的学校。这个问题老教师们说不清楚,也查不到相关的资料,确实令人有些困惑。
后一篇:学校校名当让人分得出“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