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明王朝1566【故事篇第一讲】御前财政会议

(2020-04-24 16:03:47)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先看这张御前财政会议落位之后的剧照。

 

庭前左侧站着司礼监一众太监,排位依次是:

  • 吕芳(司礼监掌印太监,皇上心腹、太监首领);

 

 

 

  • 陈洪(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监管东厂);

 

 

 

  • 黄锦(司礼监秉笔太监,与陈洪不合);

 

 

 

  • 其他两位太监(不重要,不需要名字)。

庭前右侧站着内阁一众大臣,排位是:

  • 徐阶(内阁次辅,清流派老大,地位仅次于严嵩);

 

 

 

  • 高拱(户部堂官,相当于财政部长);

 

 

 

  • 严世蕃(工部+吏部堂官,相当于发改委主任兼人事部长,严嵩儿子);

 

 

 

  • 张居正(兵部堂官,相当于国防部长)。

 

 

 

其中,高拱、张居正是去年腊月被皇上指名列席内阁的新人。

是不是发现不对劲?

左边5人,右边4人,不对称啊!

莫急,中间还有一位八旬老者,既能坐着,还能烤火。

此人便是内阁首富严嵩(我没写错,他是首辅,更是首富)。嘉靖三十五年开始,严阁老便有此待遇,可见在皇上心中分量之重。

嘉靖帝的位置空着。

是的,这位历史上二十余年不上朝的名君,自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搬离紫禁城至今,已有整整二十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百度“壬寅宫变”,大致是嘉靖帝差点被一众宫女勒死的故事)。

于是,二十年来,他不再上朝,每天都在炼道修玄,美其名曰:无为而治。

刘和平老师书中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摘录如下:

他已经悟到了“太极”政治的真谛——政不由己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去争。做对了,他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万稳万当,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此刻,他在内阁臣子背面书橱后面的精舍里,所有人都知道,他能看到殿里面的每一个人,听得到殿里面说的每句话。

这便是这场会议的背景。

接下来,我们看看两位大佬的开场白。

吕公公有两段。一段是在进会场之前:

 

 

 

此前,气象部长周云逸因为秉直上奏,说什么腊月无雪是上天惩罚,国库亏空,贪墨无度。

 

 

 

这皇上能忍?遂被斩于午门。朝野震动,人心惶惶。于是便有了吕公公这会前定调的话。先统一思想,会便好开了。

一段是在会议开始之初:

 

 

 

既有定调的威严,又有尊重的询问。这教科书般的开场白,各位可学会了?

接下来,严嵩接过话茬,又是一段经典陈白:

 

 

 

 

 

 

话说到这个程度,如果是一般人与会,该过的账,肯定就该过了。偏偏,今天与会的个个心怀“鬼胎”,尤以我们高大人领头挑事,这故事便精彩了。

接下来,就是严世蕃和高拱开始打嘴仗。这俩都是攻击型选手,说话都很直接,吵了一大堆也没有个头。眼看着他俩越跑越偏,严嵩喝住了严世蕃。

 

 

 

嗯,制止争论,要先骂自己人。制止争论,要先让人说话。

高拱开始汇报:去年一年国库收入4500万两,预算3900万两,实际支出5300万两,亏空800万两,和预算相比多支出了1400万两,都是工部和吏部的亏空。

(一)第一回合

首先是工部记在兵部头上的300万两。说是给戚继光、俞大猷造了三十艘船,但是兵部一艘都没有见到。张居正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严世蕃解释说,就是工部给兵部造了船,但是十艘给皇上用了,二十艘宫里用了。言外之意:钱都是花给皇上的。

吕公公向陈洪核实以后,发话了。不管这三十艘船用在了哪里,宫里面确实是知道的。先让兵部认了,至于还不还,张太岳张大人,你猜?

铜磬响了,意思嘉靖准了,户部签了字,司礼监批了红。

 

 

 

 

 

 

这一回合,严世蕃胜,张居正败。其实也不算败,压根没有辩解的机会。

(二)第二回合

高拱继续攻击工部亏空。一个是修河堤,亏空二百五十万两;一个是修宫里大殿,亏空四百万两。

严世蕃继续拿出杀手锏:都是宫里的意思。说事就说事,你瞧瞧,小阁老这些话可是句句怼人、咄咄逼人啊:

 

 

 

 

 

 

高肃卿被激怒,赶紧反驳自己不是这个意思,怼回一句“你要杀人,动手就是,用不着这样欲加之罪”。徐阶一看不妙,赶紧止住了高拱,重新带节奏:

 

 

 

这段话高不高?既拯救了小高,又回怼了小严,还重新带回了节奏,一箭三雕,岂不妙哉?

于是老严出马,小严又是边解释边表忠心。皇上一听,“大船都翻了好几艘”,铜磬一响,准了。

这一回合,仍然是严世蕃胜。不过随着矛盾激化,高潮即将到来。

(三)第三回合

第三回合说的是明年的预算。

张居正先发言。大致意思是,东北、东南都有战争,正是用钱时候,但收入方面,有些地方的税收已经收到5年以后,再这样下去,户部就没法干了。

高拱也加入,直言:今年还是不是要像去年一样亏空啊?

突然,严世蕃石破天惊开始指认凶手(大家以后就习惯了,“高育良书记”这个人,从来对人不对事,以说话声大著称):

 

 

 

吓人不?电视剧给了张嘉靖帝的黑白脸。这种蒙太奇手法,看的时候挺吓人。

 

 

 

 

 

 

再这样说下去,没法收场了。场面顿时陷入了尴尬。

这一回合,严世蕃仍然咄咄逼人,但把话挑明到了这个程度,直指当朝内阁大臣是“奸臣”,深谙权衡术的嘉靖帝看不下去了。

(四)第四回合

嘉靖帝出场。

不得不说,宝国老师拿捏的太到位了。把那种多年不上朝却把持大局、迷信道术但又熟稔权术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明君记得当时弹幕里有人说,嘉靖帝但凡把这点聪明用在治国上,可以排进历史皇帝前三甲。

先是一首问道诗:

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看看,和上一篇文章中的“黄河长江论”一样,这就是嘉靖的为官之道。在皇上心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严嵩是心腹,徐阶也是肱骨,那些在你看来无所是处的人,或许有其他不可或缺的价值。

在这里,严阁老在皇上问话时的回答甚为精彩。能看出来,嘉靖也非常满意,当场让严世蕃学着点自己爹。内阁中并无奸臣,大家一心都是为了皇上;工部走的是明账,自己便无可指摘。

严世蕃不解圣意,这时候非跳出来又乱指“凶手”:

 

 

 

嘉靖明显不接这茬。

先是表达对周云逸死的惋惜,并非朕的本意;又是让吕公公安抚他的家人,找出“杀”他的凶手。凶手是谁?皇上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

严阁老赶紧跳出来接锅,锅接的越早,自己越主动:

 

 

 

书里写,说完这句话,“嘉靖脸色更好了”。严嵩之所以如此得宠,一半是他能办嘉靖想让他办的事情,一半是他能背嘉靖想让他背的锅。

“名义背锅侠”严嵩算是过关了,“事实背锅侠”张居正又栽进去了。

 

 

 

张太岳见皇上问话,赶紧一通表达政见。其实,他的本意是,让朝廷重视一下自己的兵部,多给拨点银子,剿灭了倭寇,海上通商路也打通了,一举两得。

精明的严嵩一插话,这事情,便换了模样:

 

 

 

张居正:你,你给我出来!谁跟你商议过!你跟谁商议过!

这便为之后的改稻为桑埋下了伏笔。这事咱们以后再说。

一场朝堂辩论就这么结束了。谁赢了?谁输了?

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个,就是嘉靖。

大明君话重点

这第一讲,御前财政会议,便讲完了。

先摘几句经典语录:

  • 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 御前议事,要让人说话。
  • 朕最喜欢的就是最后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没有奸臣。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经典台词太多,更多的经典藏在对话里,藏在那些针锋相对的态度里。

电视剧里像这样一开场就用王炸的,确实不多。先来看这张图:

 

 

 

嘉靖帝自比文景皇帝,崇尚无为而治,但谁也不知道这位皇帝究竟布了多少密探,只知道没有事能瞒得了他,他的一大爱好就是玩群臣于股掌之间。

交给你的事,办好了,都是朕的功劳;办不好,都是你的责任。

大奸似忠的严嵩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钻心经营:皇上交办的事,办好了,是我的功劳;办不好,皇上在后面给我撑腰,咱谁也不怕。

于是,这种看似牢固的三角制衡关系便危机四伏。

御前财政会议看似严嵩父子二人占了上风,但也恐怕是整部剧中二人权力的至高峰。这便是:用你,是因为看上了你的忠诚和能力;如果你得寸进尺,有一天威胁到了朕的统治、朕的江山,那对不起,没人可以保全你。

当然,电视剧才刚开始,皇上也说了,没有奸臣,大家都是忠臣。只看看这些开会说话的门道,就够我们好好学习一阵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