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政策的出台背景、现实影响和存在问题
(2020-03-31 01:16:49)近段时间,“县管校聘”成为教育热词,很多人担心实行“县管校聘”后会不会丢掉饭碗。其实这是对“县管校聘”政策的片面理解,甚至是错误理解。“县管校聘”政策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已经提出,而且很多地方已经试点完成全面推进了。那“旧事”为什么成为今年的新闻,主要是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2020年将在全国推行,所以在这最后一年中引起社会更大关注。其实“县管校聘”没那么可怕,下面我们结合“县管校聘”提出背景、施政目的和现实影响来做个分析。
一、“县管校聘”的第一次提出:
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第一次提出“县管校聘”这个名词。其实这个文件主要也是为了贯彻国务院2012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提出的“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精神。
所谓“县管校聘”就是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权归县级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各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和编制数量按程序进行聘任。
二、“县管校聘”的施政目的:
教师[2014]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实行“县管校聘”制度最主要的目的是打破阻碍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
进入21世纪,我国在实现了“双基”后,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由普及转向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分配,缩小城乡差距,首先就是要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实行“县管校聘”最主要目的就是让教师在县域内流动起来,让优秀教师在县域范围内进行均衡配置起来,从而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县管校聘”的现实影响:
1.人事管理权并未发生实质变化。很多教师担心实行“县管校聘”后,自己很可能丢掉饭碗,被开除或者当不成教师了。其实这个担心没必要,因为“县管校聘”在人事管理权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200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一直以来,教师的人事管理权就属于当地县级教育管理部门,各学校实际上只有使用权,可以称为“县管校用”。所以说,本次实行“县管校聘”政策并没有改变教师人事管理权,不用担心自己当不成教师了。
2.校长和教师的稳定性将降低。之前的管理体制校长和教师几乎都是终身制的,且固定在某一个学校。实行“县管校聘”制度后直接的影响就是校长的职位不再是终身的,干得不好可能会被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解聘。同样教师如果干得不好,可能被学校解聘,丢掉岗位,但是教师身份不会发生变化。
3.校长的权力会增大。以前的“县管校用”政策下,校长对于教师主要是评价权,很难决定教师的去留,也很难到其他学校去聘用更优秀的教师。实行“县管校聘”后,校长将拥有解聘教师的权力,而且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去其他学校聘任自己看中了的教师的机会和权利。
4.教师的自由度、流动性增加。以前虽然人事权都在县里,但是教师若想换个学校,却属于人事调动,难度较大。实行“县管校聘”后,教师拥有了县域内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只要双方达成聘用意向就可以更换单位。
四、“县管校聘”可能带来的问题。
2014年教育部就确定了北京东城区、长春市南关区等19个试点地区。根据近5年来试点地区反映出来的现象可以看出,“县管校聘”还面临不少实际问题。
1.可能导致考核机制有失公允。聘谁不聘谁这将是个大难题,虽然各地目前都要求要公开透明公平,但是教师考核本身就是一个难事。结果导致很多地方引进了干部选拔的机制,采取民主集中制,既集体投票方式和聘任领导组研究决定模式。这样反而导致曾经将教育界搞得乌烟瘴气的“末位淘汰制”死灰复燃,导致人情影响公正,可能认真干活不拉关系的被解聘,混关系不干事的反而得票多,或者是领导权力太大,导致权力任性甚至是腐败。
2.可能导致新的师资配备不平衡。所谓人往高处走,一放开流动,可能导致好教师都往城镇跑,农村学校反而更难聘任到好教师,最后都是无法获聘的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去,结果导致更加严重的资源不平衡,形成更严重的“马太效应”。如果政府强力干预,指派或指定交流对象,那么又违背了“县管校聘”的初衷,但是现在很多试点地方确实面临这样的窘境,虽然实行了选聘制度,但是交流轮岗还是必须行政推动。
3.可能导致教师关系恶化,不能安心从教。我们一直提倡教师要安心从教。放开竞聘之后,必然能激发不少教师的奋斗意识,积极追求进步,不至于掉队。但是这也可能导致教师形成封闭意识,不愿再交流优秀教学经验。特别是采取投票方式决定聘任结果的单位,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同事关系的恶化。而很多教师想通过竞聘“跳槽”的教师可能会不再安心与本单位的教学,而是一山望着一山高,不能安心教书。
2020年“县管校聘”将全面推开,需要各地认真对待,做好细致工作,把好事做好,而不至于使教师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结果影响了教育公平和质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