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齐夫拉《1956-1986年录音室录音全集(12)》2021[FLAC+CUE/整轨]

标签:
无损音乐古典音乐钢琴文化乐评 |
分类: 钢琴音乐、键盘音乐 |
专辑名称:The Complete Studio Recordings 1956-1986 cd12
钢琴家:乔治斯·齐夫拉(Georges Cziffra)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
录音时间:1963、巴黎
发行公司:Erato、华纳唱片
唱片版本:德国纸盒版
唱片编号:0190296729249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齐夫拉1963年在巴黎录制的,收录了他演奏的李斯特几首钢琴独奏作品。
《波兰舞曲》S223第二首,作于1851年。E大调,3/4拍,精神抖擞的华丽的快板。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第123号》选自《意大利游记》S161第六首,降A大调,4/4拍,平静的慢板,仍然是爱情的独白。诗原意为:“看到了天使一样的她,我就觉得人生就像梦幻。在万籁俱寂的我的周围,窃窃细语的,只有传来温柔传言的微风而已。”这首小品起初宁静得仿佛只是弹给自己听的,钢琴的高声部咏诵着温柔至极的旋律,伴奏部分有如树叶的细语,然后渐渐地出现高潮,又渐渐地消退。它充分地展示了钢琴音色本身的魅力,同时也让人为李斯特的旋律写作天赋而感慨,在这里,他几乎抛却了在演奏上以技巧的复杂夺人耳目的目的,一心一意地沉浸在纯粹的美感享受之中。这种心态是大自然给他带来的,也是彼特拉克这位抒情诗人所启示于他的。
《巴赫主题幻想曲与赋格》S529,作于1855年,原为管风琴而作,李斯特1871年将其改编成钢琴独奏曲。作品为g小调,4/4拍,幻想曲部分为随想风的中板,赋格部分为行板。作品的动机源自巴赫的名字“B-A-C-H”,也就是音阶中的“bB-A-C-B”,李斯特将其写成了一部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最为壮丽辉煌的幻想曲和赋格。
《叹息》选自《三首音乐会练习曲》S144第三首,作于1850年,此曲是这一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连续不断的分解琶音从头到尾抱持着,有如湖上荡漾的涟漪,一条如歌的旋律在其之上由两首交替着奏出,虽然是断开的音,但却犹如歌唱一般柔美。随着调性与和声色彩的转移及音区的变换,音乐的情绪也在起伏变化,就像在云彩的阴影下湖水忽明忽暗,在风的吹拂下波浪时高时低。那如歌的旋律被李斯特一会儿放在伴奏音形之下,一会儿又夹杂于其中,听上去很简单的效果,实际上对演奏者来说并不那么容易。
《轻盈》选自《三首音乐会练习曲》S144第二首,作于1849年。此曲音响明亮,带有幻想色彩,充分发挥了钢琴高音区迷人的透明度和右手的快速技巧,听上去仿佛是即兴演奏一般地自由随意。
《塔兰泰拉舞曲》选自《旅行岁月》第二集补遗:《威尼斯和拿波里》S159第三首,作于1840年。此曲是这一组作品中最常被演奏的一首,音响极其漂亮,开头为g小调,6/8拍,急板,该段落粗犷与纤丽并置,给演奏者和听者都带来极大的快感。中段转降E大调,2/4拍,如歌的,取自科特劳的一段拿波里旋律,典型的意大利歌唱风格,多次重复、变奏,舒展而明朗,李斯特让钢琴灵巧的演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随后转入G大调,逐渐进入火热的最急板,这是狂热的塔兰泰拉舞蹈,它达到了辉煌的高潮。
《波勒的圣方济在水面上行走》选自《传奇》S175第二首,作于1863年,E大调,4/4拍,庄严的行板。描绘了圣方济一手举着燃烧的煤炭,另一手高举起来,在水面上行走的奇异景象。李斯特十分形象化地表现了圣方济行走的样子,同时让钢琴作了高难度技巧的展示。据说在阿尔腾堡的书房里,李斯特一直挂着以这个场面为题材的斯坦勒所作的油画。
专辑曲目:
01. Liszt / Polonaise No.2 in E major S223
[0:08:38.03]
02. Liszt / Sonetto 123 del Petrarca
[0:06:50.45]
03. Liszt / Fantasy and Fugue on the Name of B.A.C.H. S529 -
Fantasy [0:03:35.20]
04. Liszt / Fantasy and Fugue on the Name of B.A.C.H. S529 -
Fantasy [0:07:55.69]
05. Liszt / Un sospiro, Caprice poetique in D flat major
S144 [0:05:23.24]
06. Liszt / Tarantella
[0:08:14.45]
07. Liszt / La leggierezza S144
[0:04:45.07]
08. Liszt / Saint Francois de Paule marchant sur les
eaux [0:08: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