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周和田白玉斝鉴赏
1,西周和田白玉斝,和田白玉玉质。高17.2厘米,宽10.3厘米,口沿直径7.9厘米。鼓腹圆底束腰圆口折沿,折沿立两蘑菇立柱,立柱高4厘米,龙吸水两鋬,鋬高6.3厘米,立柱与鋬两两对齐。兽头象腿头3足,足长5.1厘米。
鼓腹三层工,第一层,2厘米蕉叶纹;第二层,0.5厘米菱格纹;第三层,4厘米凤鸟纹,4只凤鸟两两靠肩。其中,三足兽头象腿,兽头三分之一嵌入两侧凤鸟鸟爪之间。构思霸气庄严,纹饰绵密精细,有不怒自威的狞厉之美。青铜斝一鋬居多,此玉斝两鋬,强调对称装饰性。容量0.65公升。
器身如煮熟白萝卜,通身有沁,红斑沁,金丁沁,土蚀孔,牛毛纹自然分布,内侧有一片黑沁。整器表面有玻璃光。
2,用途。推测用途有二:第一,重大祭祀重要礼器;第二,贵族饮酒之器。历代诗人有描写以斝饮酒佳句:
王融(南北朝)《游仙诗》:结赏自员峤,移燕乃方壶。金卮浮水翠,玉斝挹泉珠。
杜牧(唐)《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卢藏用(唐)《夜宴安乐公主宅》:珠釭缀日那知夜,玉斝流霞畏底晨。
二、斝的起点是陶斝
陶斝最早产生于豫西、晋南地区,是庙底沟二期文化。
龙山早期陶斝主要分布于晋中南、关中、豫西、豫西北等地区,至龙山晚期遍布黄河中游及邻近地区,并形成了釜形斝、罐-盆形斝两大传统。李济认为,陶爵的产生,是集合了山东龙山文化三足鼎形杯、单把有流罐形杯和鬶等陶器的三实足、与鋬垂直的流和直腹罐形体杯的造型特征,创新的器物。
三、青铜斝是斝的高峰
二里头文化青铜斝是最早的青铜斝。现收藏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缛, 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