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各年龄段彩泥塑造活动的特点

(2018-01-09 15:34:57)
标签:

教育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让孩子用彩泥进行泥塑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捏造出自己喜爱的事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泥塑具有不同特点:

1、小班阶段(3—4岁)  

小班幼儿在塑造技能上处于原始性体验、感知泥土阶段。由于这个年龄的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也很有限,他们在塑造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玩儿,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尔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给予命名。比如:有的幼儿会说:我捏了一个饼干。也有的幼儿看着自己捏的说:我这个是蛋糕。还有的幼儿整个活动中始终在揉泥、分泥、再揉泥。在幼儿快乐的玩耍中,他们感受到能使彩泥不断地变化:揉圆、拉长、压扁,还可将泥条卷起来等等。幼儿在这种单纯的玩耍活动中,喜欢上彩泥塑造活动。   

经过更多的摆弄、操作后,在小班的后期,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呈现出有意的尝试。他们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称他要做个什么,然后才开始着手塑造。他们依据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物和游戏中玩耍的小玩具,产生了塑造的兴趣,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简单的物体形象。但塑造的却是蝌蚪人式的作品,因为他们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如幼儿塑造的小朋友只有头和身体,小兔子只有头和一对长长的耳朵。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边玩边做,就能初步锻炼幼儿的思维,发展手的小肌肉灵活性和协调性。  

2、中班阶段(4—5岁)  

中班幼儿在小班塑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正如日本幼儿心理学家崛崛内所说,在黏土造型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了较好的有意造型的倾向。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可以说是浮雕式作品。如,儿童塑造的小飞机、小动物、蝌蚪人等,虽然已经具有了较完整的结构。但还是用棒状组成的平面图。他们表现的是两度空间式样,也就是说虽然用棒状结合并有连接了,但是还不能立起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观察实物、玩具,能意识到要让自己塑造的人或动物站立起来,就必须在腿部多加泥,慢慢地尝试着将塑造的人物和动物的下部塑造得较粗大,逐渐体会到到上轻下重的道理,让作品立起来。   

中班后期的幼儿泥塑中,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的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同时又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他们会用合成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如各种式样的汽车和不同的小动物。并且他们开始能运用泥塑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感悟的事物突出的特征,如:把自己看到的顽皮的狗睡觉的狗贪吃的狗等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但是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所限,此时还不能充分地、自如地再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特征的表现。   

3、大班幼儿(5—6岁)  

大班幼儿塑造的主题、表现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觉经验发展而提高,其造型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立体性的表现能力都逐步发展起来,运用泥塑表现情感的程度也大大增强了。这一时期,由于儿童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能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而他们表现的欲望很强烈,喜欢用泥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他们所塑造的人物不仅精细,而且已经有动作和神态,有的还反映了他们对人物职业的理解,如,解放军的威武、小朋友过生日时的快乐等。  

大班后期,经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在生活上比以前丰富,大脑功能不断趋向成熟,手的小肌肉群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因此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物体的主要部分。如猫捉老鼠开心的小朋友、小猪的一家等;或者针对卡通人物等不同的性格和神态,进行较精细的塑造,同时反映出自己爱的情感和体验。如:勇敢的葫芦兄弟神奇的海宝黑猫警长等等。  

总之,我们认为,幼儿泥塑能力的发展最终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并伴随幼儿立体知觉能力和知觉经验而逐渐发展。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由于个体成熟程度、生活环境以及教育上的影响不同,个体所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样,教师应明了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