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9-01-06 20:35:35)
标签:
教学设计及反思 |
1、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 掌握各部分名称。
教具: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1
9+0
7+3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3)10和4组成的数是(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二、新知呈现
1、.教学例4。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2)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
(3)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10=1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4)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教师板书:13-3=
教师提问:怎样算?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例5。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教师结合算式介绍减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三、巩固新知
1.做课本78页中“做一做”中的题目。
(1)做第一题。
指名让学生看左图,说出图意,再把左边的算式填完整。
再指名让学生看右图,说出图意,再把算式写完整。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做完集体订正,再说说怎样想。
四、小结与达标
1、全课总结。
2、当堂达标检测。
五、板书设计
10+几=十几
10+3=13
11
加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加强操作和观察演示活动,以丰富学生关于数的概念,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的概念。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数、去理解、去观察。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一方面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数量和顺序,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