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2018-12-25 10:10:10)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五(2)班
教学内容:数学书P68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根据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会解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1、
2、
3、
x+5.7=10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等式的性质1和2来解方程,也用加、减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方程。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1、复习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
2、学习用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根据刚才学生做的最后三道题引导学生用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1)出示
师说明:这是一道乘法的方程,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怎么求呢?求x的值就要用:积÷因数=另一因数
板书:
解:X=14÷2(积÷因数=另一因数)
X=7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是乘法的方程,就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2)练一练:3x=27
3、出示:x÷1.5=1
师:刚才同学们已用等式的性质2来解这两道方程了。现在我们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这两道题。谁来试一试?放手让学生来黑板演示,然后评讲。
板书:x÷1.5=1
解:x=1x1.5(商x除数=被除数)
x=1.5
小结:乘、除法的方程可以用等式的性质2来解,也可以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2、解方程:
60÷x
=
2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x的5倍是4;
(2)x除以8等于1.3。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谁来说说你收获了什么?
五、作业:练习十五4—7题。
六、板书: 解方程(二)
解:X=14÷2(积÷因数=另一因数)
解:
X=7
20÷x = 0.4
解: x=20÷0.4(被除数÷商=除数)
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用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新课开始,先让学生用等式性质1和2来解方程,再复习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利用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乘、除法的方程。通过练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为了照顾学困生,时间安排的不够科学,前松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