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2018-01-24 16:41:52)《四边形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并能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
2.经历画、分、说、摆等过程,培养学生动手、交流、思考的能力,深化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认识四边形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四边形
2.你认为四边形是怎么样的?(不说话)
3.要求:①把你心目中的四边形用水彩笔画出来,尽量画大。
②静静地思考: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1.展示学生的作品
2.反馈:谁愿意上来给这些图形分分类,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放左边。
3.问:这些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还有谁想说?
5.师:刚才我们通过画、看、分,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谁来说一说:“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小结:4条直直的边,4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6.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也就有4个顶点。现在给你四个点,依次连接,会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是四边形?)
拉动四边形,还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不管它的形状大小怎么变,只要它有4条边,4个角,都是四边形。
1.在点子图上画几个不同的四边形,评价:是不是四边形。
师:画四边形之前请谁帮忙?
2.课件演示画四边形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1)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四边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无所知,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在一二年级时对于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平形四边形有一定的接触,但仅仅是最初的、最直观的认识,并没有深入的学生,因此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中对于四边形的认识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对于四边形的认识有很多学生会将此等同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曾经接触过的图形,对此的认识是个体取代了整体,特殊取代了一般。基于这样的现状,本节课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盲点入手:
1.课一开始,为了让学生将对四边的形的认知充分的暴露出来,设计了“想一想,你觉得四边形是怎样的?在白纸上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四边形。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将现有认知中对四边形的认识进行全面的收集,并为交流环节打下了伏笔;同时也将学生对于四边形的认识完全的呈现出来。通过交流环节,让学生在辩论中认识到自己对四边形认识存在的问题,达到在辩论中清晰自己存在的问题,完善自己在四边形概念认识上的缺陷。
2.在学生得出“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是:四条直边、四个角”后,让学生对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观察比较,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而对于特殊凹四边形的认识则直接借助了多媒体,从角的大小跟两边的叉开程度有关这一关键点入手,通过动态PPT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周角以内的大角也是存在的,同时对于朝外的那个角因为不是封闭在图形里面而不能看成是四边形的角,对于四边形应该是一个封闭图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