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酒——丹阳黄酒(“兰陵美酒”新解)

《客中行》/《客中作》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美酒”新解
(2009-04-08 23:20:20) 栾广高
《道德经》开篇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兰陵美酒”当代的一段兴盛史,正可作为这段名句的诠释。
兰陵之酒,历史悠久。1995年徐州狮子山发掘的汉王墓,有盖着红色封泥的三大缸酒,封泥上的钤印分别为“兰陵丞印”(有作“鬯(cháng)印”者)、“兰陵之印”和“兰陵印”三种。酒缸启盖时缸内酒体仍然可以流动,发掘当时离墓主去世日期已过2148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白酒的最古老的物证,也是兰陵酒业历史久远的实物证据。随着考古的发现,借着诗仙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亦名《客中行》)的豪情,齐鲁大地上的“兰陵美酒”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名满天下,兰陵镇上的兰陵酒业(集团)这个古老而年轻的白酒企业——包括山东兰陵美酒厂等各个酒厂,赚得盆满钵满,许多人更因此而发家致富。
兰陵美酒的酒香,对十年前而言已经消退。在心平气静之时,人们应当有此一问:李白诗中的“兰陵美酒”,确定无疑地是指当时兰陵所产的白酒吗?如果细细咀嚼一下诗中前两句的每一个字、词,答案应当是否定的。
首先,在李白《客中作》诗篇写作之前,“兰陵”之名并非仅存于今山东苍山县境内。东晋元帝渡江后,以江乘县(范围约在今南京市栖霞区和句容市北部)侨置南兰陵等郡,为江南出现“兰陵”一名之始。刘宋时,南兰陵郡领兰陵、承二县。南齐时,南兰陵郡被裁并,兰陵、承二县与江乘、临沂、谯同属南琅邪郡,郡治白下(今南京)。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夏四月,“复南兰陵(于)武进县”,“改南东海为兰陵郡”。是时,兰陵县与兰陵郡并存,兰陵郡、兰陵县名称前均无“南”字。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改兰陵郡为东海郡,兰陵县属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兰陵县于江都郡曲阿县。由此可见,“兰陵”一名用于江南,前后共约270年,其间或有郡,或有县,或有郡有县;又以梁天监元年为分野,前期郡、县设于江乘附近,后期郡治于京口(今镇江)、县治于东城里所在的兰陵县内 [参见拙文《千年龙飞地两朝帝王乡——(南)兰陵地望辨析》]。唐代,乃至清代,以江南兰陵入诗,也非李白一人一诗。
与李白差不多同时代的大诗人王维,其诗中就不止一处提及“兰陵”。《同崔傅答贤弟》:“洛阳才子姑苏客,桂苑(一作杜宛)殊非故乡陌。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扬州时有下江兵,兰陵镇前吹笛声。夜火人归富春郭,秋风鹤唳石头城。……”又,《送张五諲归宣城》:“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一作夜)啼。”显而易见,上述二诗中的“兰陵镇”,决非山东之兰陵,而系江南之兰陵。清代著名文人王士祯《寄任同年》诗:“阳羡六班茶,兰陵十千酒。古来佳丽区,遥当五湖口……”王诗中的“阳羡”、“五湖”均为江南“佳丽”地区的地名,这里的“兰陵”当然也不可能跳出江南地域范围。
李白的《客中作》是一首现实主义作品,“写实”为其重要特点之一。这一点当无疑义。虽然在唐贞观元年后兰陵县无存,但诗人为了韵律、情趣、美学等需要,常在诗中以古名、雅称来指代现势地名,如用金陵指代南京一样。这也似乎都是常识性的话题。
第二,李白诗文中的“兰陵美酒”,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颜色与香气为“郁金”“香”,其二光泽在“玉碗”的衬托下为“琥珀光”。“郁金香”与“琥珀光”,正是兰陵好酒(美酒)的特质。如果怀疑“郁金香”与“琥珀光”是诗人信手拈来的溢美之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或者以为这就是诗人对山东兰陵酒(包括今天的兰陵白酒或红褐色的、以黍米為主要原料、麥曲或麩曲釀成的“兰陵美酒”——“即墨老酒”的代表性产品)的赞美之句,则是对这位酒仙、诗仙品酒水平和高超的描摹状物与作诗技巧的亵渎。
诗中的“郁金香”,并非今天人们所熟悉的花卉郁金香。郁金是一种古代用于配制祭祀之酒的植物。《辞海》(中华书局民国三十六年发行,三十七年再版,P1520):郁金,植物名。……冬时自地下茎采黄色粉状之染料,用以染食品及织物……古以此物浸酒,用于祭祀,谓之郁鬯。《辞海》(1979年版):郁金,姜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块茎及纺锤状肉质块根,断面黄色,有香气。我国南部和西南部都有分布,也有栽培。中医学上以块根入药……功能和血散瘀、行气解郁。主治胸胁腕腹疼痛、痛经等症。《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郁金,即姜黄。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自古用于调味、染料及医药(按:姜黄,作为食品染色原料为今天食品安全规定所允许)。圣经时代用作香料及制香水。中世纪因其橘黄颜色而被称为印度番红花。根状茎具胡椒般香气,辛辣稍苦……可用以测试碱性。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兰陵美酒”为橘黄颜色,诗人所称的“兰陵美酒”应当属于橘黄色的黄酒类,而不是黑褐色、红褐色的中低档酒,更不是白酒。
琥珀为松、柏等树脂的化石,呈黄色、蜜黄色(明黄色、金黄色)、黄棕色、棕色和浅红棕色等,树脂(油脂)光泽,刨光后为玻璃光泽,上品晶莹剔透。诗中的“琥珀光”,正是诗人手中美酒的真实写照,而非一般性的“形容美酒的色泽晶莹可爱”。
http://s13/bmiddle/006XpT2Lzy7k7dPyXMgdc&690
第三,江南丹阳境内的南朝陵墓与石刻,为中国历史上齐、梁两代帝王“旧乡”的重要物证,是萧梁兰陵县所在的明显地标。丹阳古名曲阿,为秦、汉滨江大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析曲阿县北部及丹徒县东北部复置武进县;梁天监元年,“复南兰陵武进县”;隋开皇九年并兰陵县于曲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曲阿名丹阳县。由此可见,江南兰陵之名、江南兰陵之实,最终传承于丹阳。李白、王维之时,兰陵县不存而“兰陵”名仍在,对有过辉煌历史的江南兰陵来说,应在情理之中。依王维诗文,时兰陵镇(此处“镇”,当为集镇或军事营垒)尚存,当然亦不排除诗人以“兰陵”来指称曲阿和丹阳。
第四,丹阳自古有出产美酒的记载。作为北宋地理总志的《太平寰宇记》,不仅记载了丹阳出美酒的历史与传说,更解释了丹阳酒美的原因。其卷之89江南东道一,润州丹徒县:“高骊山,在县西南七十里。《梁武帝舆驾东行记》云,自覆船山、酒瓮山,南次高骊山。传云昔高骊国女来此,东海神乘船致酒礼聘之。女不肯,海神拨船覆,酒流入曲阿湖。故曲阿酒美也。”在同书的丹阳县条中又说:“后湖,亦名练湖。在县北百二十步。……《舆地志》云:曲阿出美酒,皆云后湖水所酿,故醇冽也。今按,湖水上承丹徒高骊、覆船山马林溪水,色白味甘。”《舆地志》成书于南朝后期,可知“曲阿出美酒”早已声名在外。高丽山,原名高骊山、句骊山、驹骊山,处宁镇山脉中段。包括北部小高丽山,略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一般海拔在100~300米之间,主峰居南,海拔426米,为宁镇山脉高峰之一。山体主要由页岩、砂岩、灰岩等构成。为石炭系下统地层高骊山组(C1g)命名地。覆船山今作赣船山,《句容县地名录》称:因山顶形状像船底,故名。今高丽山、赣船山仍为练湖水系上源。水质对酿酒至关重要,色白味甘的溪水为丹阳出好酒的重要环节。
http://s16/bmiddle/006XpT2Lzy7k7dT6aaX2f&690
丹阳封缸酒以风格独特、品质优良在中国黄酒中独树一帜。丹阳黄酒的酿造历史,始于西周,声誉秦代,盛于南北朝,经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题书丹阳黄酒:“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可与诗仙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相唱和。丹阳封缸酒为丹阳黄酒中的上品,以糯米为原料,用麦曲作糖化发酵剂,酿造工艺极为精湛。封缸酒酒精度14度、含糖分28%以上、总酸0.3%;酒色随封存时间由浅而深,初为乳白色,渐至金黄色、橘黄色,再至棕红色,色泽明亮,醇香馥郁,酒味鲜甜。1984年丹阳封缸酒荣获国家银质奖,在全国甜型黄酒中评比名列第一。如今的金坛封缸酒,亦与丹阳封缸酒同宗。
第五,李白多次到过江南,在金陵,在溧阳都留下著名诗篇。李白在丹阳逗留数月,有《丁都护歌》(云阳上征去)、《陈情赠友人》(延陵有宝剑)等诗为证。传李白随永王李璘东巡至丹阳后,除游历练湖、凭吊吴季子墓外,还谒齐梁帝陵,访萧氏后裔。萧家主人以酒款待诗人,遂有《客中作》。
http://s7/bmiddle/006XpT2Lzy7k7dWWT6C66&690
在商品经济社会,为了经济利益,炒作、忽悠、攀龙附凤等等,本无可厚非。但对学术研究,则应全面、深入、客观、科学地进行分析,而不能望文生义、人云亦云。否则,地下有知的李白必将诉诸法律——告当事人侵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繁忙工作之余,假日休闲之际,何妨邀约三五新朋旧友,用青瓷细碗斟满丹阳封缸酒,慢慢品味,“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关于山东兰陵
“琥珀之光”源于丹阳
《中国酒业》杂志2007年第10期
黄酒,中华之瑰宝,有五千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与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老酒种。黄酒的制造,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对人类在科学文化、生产发展方面早期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它是以大米、小麦为原料,经麦曲和酒母边糖化边发酵制成的一种酿造酒。早在商周时代,中国人就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发源于古时的吴越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和浙江地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黄酒产量约占中国酒类饮品产量的6%,产销量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较著名的有:江苏丹阳“封缸酒”、浙江“会稽山”、“塔牌”、“古越龙山”绍兴酒、上海地区的“金枫”、“石库门”、“和酒”等海派黄酒。本文着重讲的是丹阳黄酒。
品质中的丹阳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