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望天门山》教学课例8

(2019-07-05 13:47:06)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

《望天门山》教学课例设计

姓 名

杨静

单 位

富强小学

手 机

 

课题题目

《小学三年级古诗课“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作课题目

《望天门山》

年级及学科

三年级语文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交流。

  第四步: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抹、磨”。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会朗诵、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研 究 片 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师:读过了这首诗,我们又在天门山中找到了这么多景物,那同学们是不是对天门山很好奇呢?

生:是。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展示天门山的图片)
1、 师:你们看过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觉,可以说山的高大,也可以说其他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让同学们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
    师:天门山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那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读出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呢?
    哪位同学能读出这种气势?(指名读)
    同学读的可真好,咱们同学一起读一下好不好?
    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天门山这种磅礴的气势。
    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气势?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讲解一下断、开二字的含义,教师讲解,学生理解)
    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这种气势?(让同学说说想法)
    生:断:断开     

生:开:开通(楚江水势之猛把天门山硬生生冲开了,就像开了一扇大门)
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楚江水势很猛,把---)
指名读,你听到了什么?(滔滔的楚江水那惊天动地的轰鸣)
指名读,这时你想到了什么?(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气势。
教师讲解:“天门中断楚江开”,雄伟奇丽的天门山傲然挺立,奔涌澎湃的的楚江水滚滚东流,那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让人觉得,仿佛天门山就是让这汹涌翻腾的长江之水给硬生生冲开了。真是奇哉,山也;壮哉,水也!
师: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句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回”字)这个“回”,在这里是折回。
汹涌翻腾的长江之水在这里为什么会折回?(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
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在天门山的阻挡下,汹涌翻腾楚江水折向北流了)
指名读,你听到了什么?(滔滔的楚江水撞击天门山那惊天动地的轰鸣)
指名读,这时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
师:“滔滔的楚江水,虽然气势磅礴,但在天门山的的阻挡下,急转回旋,巨浪翻滚,这如野马一样的江水不得不掉头急转,改向北流。
请学生再次朗读此句,教师指导,全班齐读,连读前两句。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平日教学中,我最怕的就是古诗的教学,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感觉,因为学生对古诗不是很感兴趣,每当上古诗时,不是一问一答,就是老师一言堂。但是当《望天门山》这首诗讲完后,却没有这种感觉,心里反而倍感轻松。因为这节课我不光是在规定课时内讲完,而且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觉这首诗教下来很顺利。

    学习这首诗,先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后,说说感受,再说说自己学会了哪句诗?怎样学会的?在学生理解诗句大意后,我对难点再适当点拨,进行品字品词,强化抓重点字的理解,从字、词的学习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感觉学生学习效果不错。但在作者观看的位置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过在我的画图的帮助下,学生能明白这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