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课例8
(2019-07-05 13:47: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 |
《望天门山》教学课例设计
姓 名 |
杨静 |
单 位 |
富强小学 |
手 机 |
|
课题题目 |
《小学三年级古诗课“质疑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
作课题目 |
《望天门山》 |
年级及学科 |
三年级语文 |
||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交流。 第四步: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
||||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抹、磨”。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会朗诵、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
||||
研 究 片 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
|||||
师:读过了这首诗,我们又在天门山中找到了这么多景物,那同学们是不是对天门山很好奇呢? 生:是。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展示天门山的图片)
生:开:开通(楚江水势之猛把天门山硬生生冲开了,就像开了一扇大门)
|
|||||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
《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