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数学146--《常量与变量》教后思与评

分类: 教学教研 |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时间是1小时路程除了60千米还会是其他的吗?
若时间为2小时,路程是唯一确定的吗?3小时呢?这说明了什么?
从而总结出时间有确定值时,路程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为第二节函数的概念课打基础,函数的概念历来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做到一点点渗透,第一节做到去感悟却不揭示归纳,给学生一个沉淀吸收的时间。
本节课教学中我做到了不疾不徐,留足时间让学生看一看,思一思,做一做,
说一说,互教互学。作为一节引言课、启蒙课、概念课,本节课的教学定位准确,课堂组织实施到位。在概念的教学中,无论是“由直观到抽象,从内涵到外延”的概念建构过程,还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模仿而创新”的概念应用过程,对概念的教学始终遵循着学生认知的规律,应该说是很有效的。学生在后面的各种变式练习中就处理的比较完美,有同学课后直呼“都说函数难,这不也就这样嘛!”
听过李老师很多次课,在李老师的课上,学生动手动口比较多。这节课是一次函数的第一节课,看似简单,但很不好上。李老师把这节课上的生动灵活,课件做的是动态的,例子举的是贴近生活的的,并且例题的变式也较多,充分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从具体到一般。李老师也很擅于鼓励学生。
张明山老师语:
1.师生多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某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常量与变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感受到了新知的亲切,有效消除了学生学习函数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
2.将重点形成标准: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哪个量是常量?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先引导学生说,再让学生独立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强化训练。
3.善于变式训练,举一反三。如在讲解行程问题时,分时间不变、速度不变、路程不变三种情况讨论常量与变量,使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吴作伦老师语:
这节课很抽象,通过老师举例,再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说明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就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了,也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函数的概念。对教材的几个思考题后面后问题改成哪些是变化的量?哪些是不变的量?让学生更易体会总结出变量和常量概念。
张欣老师语:
李老师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首先是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不但自己举生活中的例子,还让学生举例,加深理解。其次是语言平和而不失精准,严谨,并且注重学生的说,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再者就是每个问题,活动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牛红老师语:
李老师的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语速尽量放慢,在放慢的过程中理解变量和常量,并且让学生学会自己找变量和常量,在慢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第二,善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达到动脑动手动嘴,活动多,在轻松中学习,把知识学活。在简单的课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讲课,把这一节课知识点讲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