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县幼儿园
张延梅
[摘要]: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我园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开发灵活多样的棋文化早期教学形式。通过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思维品质、遵守规则、相互合作、智力开发等方面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幼儿园棋文化特色教学,探索开发园本课程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棋类游戏
园本课程 探索与实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幼儿时期是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品德教育应该力避抽象的道理说教,而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工作重点。这一点已被业界人士所逐渐接受与认识。在实践中,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则很值得业界人士深入研究与探讨。在这方面,我园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将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棋类游戏为切入点、渗透点,做了一些尝试。
一、选好棋类游戏载体
开发园本课程
棋是思维的游戏,雅俗共赏。下棋是“聪明人的游戏”,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下棋不仅能提高智商,还能提高情商。在现代社会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下棋时首先要坐得住,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自信心,还要沉得住气,把握好时机。两两对弈、多人对弈,能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相处能力。胜利时,不骄傲保持心态,关心对手。失利时面对挫折,不羞不恼,培养幼儿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心智的协调发展。有了足够的情商才能使智商正常发挥,才能使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分析力等智力因素得到提高。
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幼儿园走出自己特色的途径之一。棋类游戏可以不受地面、桌面、墙面的限制,适合我园场地面积小的特点。我园把棋类游戏确定为园本课程,有利于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幼儿提供学习过程中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课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我园师幼特点、教育资源、教育传统以及办学宗旨出发,制定了我园棋类游戏园本课程的目标为“以棋促智、以棋健体、以棋交友”,全面提升幼儿素质。
二、营造棋类活动氛围
拓展多元活动
幼儿园在整体环境的布局上给孩子们营造一种棋文化氛围。用棋盘布置的棋艺长廊是我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长廊里采撷的是我园教师近年来集体创作的棋谱,旨在通过游戏对弈,把抽象的“三德”内容和行为规范要求,有机地渗透到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使得良好的品德意识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形式得到渗透。
各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精心设计、制作了深受幼儿喜爱的各类游戏棋面。直观的游戏环境中,让幼儿主动想象,引发孩子们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这样的棋类环境氛围,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加棋类游戏活动的欲望和兴趣。有的班还布置了“棋乐屋”,“安全游戏棋”的版面,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定期更换新的棋类文化长廊,营造浓厚氛围,形成良好的宣传通道。
(一)依托信息技术,加深理解棋类课程。
利用多媒体影音资料和课件,让教育重点得以突破。对于一些数学棋的教学较为枯燥,我们就把棋谱的内容制作成具有动画和音响的课件,幼儿走到哪个步骤,棋谱哪儿就动,幼儿十分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很快就学会了。教师们采用现代化手段,设计出色彩鲜艳,卡通、动画的形象,参与棋类活动,让孩子们很快把学下棋时的走法、吃法、基本步骤和特点掌握。这样的学习既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二)与区域相结合,促进棋类活动发展。
区域活动中,开辟出一个棋类区域,摆放上各式棋盘、棋盘。幼儿在这样安静舒适的空间,自由结伴,摆弄自己喜欢的材料。小班幼儿在拼拼摆摆中,说出棋谱上的内容、儿歌,玩玩棋子中指导起点和终点。中班幼儿在棋类区域中自由组合游戏、对弈,自己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甚至玩法。大班幼儿已经不能满足现成的棋谱了,在区域里,他们还能在老师的帮助及合作下自己动手设计棋谱内容。《趣味方垫棋》就是老师和孩子们在区域中研发设计的地面用棋,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达到锻炼身体,促进思维的效果。
(三)把握游戏深度,增强游戏的创造性
以兴趣为主,循序渐进,轻松游戏。棋类游戏是一种益智趣味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娱乐身心,还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开发。我们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将棋纳入教学活动落实到每一个班级,实施每周二有棋类活动的集中教学。各班教师分阶段教幼儿学习各种游戏棋玩法,首先教幼儿理解图谱内容并能简单表述,并将棋谱内容编成儿歌和童谣,让幼儿边念儿歌边下棋;当幼儿数量掌握桌面游戏棋后,我们将游戏棋由室内拓展到户外进行游戏,让幼儿由动手动脑发展到动脑动身,促进幼儿体育、智育发展。小班各班利用教学时间开展朗诵棋谱儿歌活动,通过儿歌的形式来理解棋谱寓含的教育价值。中班各班幼儿学习两人对弈,大班各班幼儿学习三人以上合作对弈,对过各班扎实的教学活动,实现小班人人会念棋谱儿歌,中大班幼儿人人会走棋。
(四)举行擂台比赛,制造幼儿交流平台。
盘中角逐,对弈博彩。为了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竞争角逐,我们各班在班级举行“小棋王”“优秀小棋手”评选活动,班级幼儿人人参与比赛,各班推选出“小棋王”后在年段开展“棋王争霸赛”活动,经年段比赛推选出优秀的小棋王再参与全园的“棋王擂台赛”,将比赛的范围不断扩大,为幼儿制造交流展现自己棋艺的平台。如:每周各班“我是棋王”棋类游戏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每月开展棋类游戏“擂主比赛”活动,并评选出“棋王”和“擂主”,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及时肯定其成绩。幼儿园组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棋类特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幼儿们的课余生活,为幼儿搭建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幼儿从中体验到棋类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带来了活力。
(五)取得家园配合,拓展棋类活动材料。
新《纲要》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相协作配合,提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除了利用本园教师自制的一些棋谱外,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取得配合,收集一些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跳棋”、“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福娃棋”等孩子们喜欢的棋,拿来放在幼儿园的区域角里,供其他幼儿学习和使用。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棋类游戏活动。帮助教师指导游戏、亲子开发多种游戏棋。
三、打造魅力棋韵校园
形成特色课程体系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棋类游戏,孩子们都爱上了下棋。每到下棋的时候,孩子们都主动地找同伴去下棋。在上下午、晨间活动都可以看到下棋的孩子,很多孩子意犹未尽,还把棋带到家里与家长对弈,与伙伴较量。由此,幼儿园真正做到了让幼儿乐在“棋”中。与此同时,棋类活动的开展还开阔了幼儿们的视野,强化了其好胜心、进取心和成功欲,增加了幼儿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让幼儿逐渐学会了“韧”与“耐”。
老师们欣慰地说:“自从学棋以来,幼儿们的控制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以往浮躁、粗心、心不在焉、不守纪的现象也在逐渐消失,说话、做事也文明多了。”一位幼儿家长说:“棋类活动的广泛开展,让我宝宝智力得到了开发,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很多坏习惯都得到改善!”
棋类游戏的有效开展,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文明礼貌、交通常识、健康知识、安全保护、家庭美德等各类常识和行为习惯,同时在下棋过程中培养幼儿注意力、理解力和意志力,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棋类游戏这个传统的民间游戏不仅能娱乐幼儿的身心,更是教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等品德教育和体育运动的良好载体,同时棋类游戏推动我们校园文化的建设。近几年来,我园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提出了“以棋促智、以棋健体、以棋交友”的学校棋文化建设构想。通过活动,引领幼儿走进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培养幼儿浓厚的兴趣,塑造棋品棋德,全面提升幼儿素质。
通过这几年对棋类园本课程的探索,幼儿园里“人人爱下棋、人人说下棋、人人享受棋趣”的文化氛围已经形成。棋类活动不仅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润滑剂,更能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在今后的课程开发中,更创新的实施活动,并形成自己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让幼儿园棋类活动成为教育园地的一朵靓丽奇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