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江苏太仓之行。。参观完张溥故居和太仓江南丝竹馆,沿着新华西路、府南街、体育弄(路)步行前往“南园”
途经上海西路口的太仓“城区公交换乘站”。上海地铁11号线的嘉定北站有“沪太快线”班车直达“太仓朝阳汽车站”,从“朝阳站”换乘太仓105路公交车,一般30分钟即可到达此“城区站”
体育弄(路)与南园东路的交界口有一家面馆,我待会在游览“南园”后即到此吃面
“南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是太仓籍明朝著名政治家、当朝宰相王锡爵处理政务和种梅养菊的场所,故在太仓民间被称作为“太师府”,到了清初,王锡爵之孙、山水画家王时敏增拓南园,请来叠山大师张南垣主持营建造园,一举成为清朝以来太仓境内的园林之首,后“南园”毁于战火,1998年重建。现太仓每年一次的菊花展,一般都安排在“南园”举行
景点示意图
上海松江籍明朝晚期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是王锡爵的好友,因此,“南园”中的一些厅堂内都留有董其昌的题字,其中包括“南园”门匾
我事先通过网购的门票,20元
进入“南园”,先见门楼内的“南园全景”漆画屏风。清朝年间,娄东派“四王”山水画家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均久居太仓,故常聚集在“南园”中切磋书画艺术,由此而来的“南园雅集”名声显赫四方
摄取漆画局部
屏风上方高悬董其昌题字的“鱼鸟共乐”匾
过门楼,见苏州籍明朝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手迹的“素芬自远”刻字照壁墙
“素芬自远”出自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引用在“南园”身上,意为朴素、清雅芬芳的园林景色自然而然地向远方散播
来到园中,一片水域豁然开朗!南园占地面积为3.3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即占全园的三分之一
如果当天没有雾霾,眼前这有水就有灵气的水景会更加迷人
视线向右,见“潭影轩”与“月波桥”
步入“潭影轩”
“潭影轩”为“南园”的旧有傍水建筑
眺望“南园”门厅
踏入“月波桥”
眺望“潭影轩”
走下“月波桥”,来到桥堍旁的“大还阁琴馆”庭院,这里栽有一株300年树龄的桂花古树,树前还凿有一口石圈无刻字的水井
过圆洞门,进入“大还阁琴馆”的后庭院
不显山不露水的这幢两层楼建筑“大还阁琴馆”,竟是全国第一家创建的古琴馆,即为纪念明朝娄东(今太仓)籍著名古琴家、虞山琴派代表人物徐上瀛而建
进馆首见一通从太仓市李王庙旧址迁移而来的八音磐石,据称敲击此石能发出悦耳的八阶音声
馆内展示有徐上瀛的塑像及其创作的《大还阁琴谱》,“大还阁”匾为浙江安吉籍近代书画巨匠吴昌硕的题字
徐上瀛曾在江苏常熟籍明末古琴家、虞山琴派创始人严澄弹琴只求简缓而无繁急的“清、微、淡、远”基础上,提出了“和、静、清、远”等二十四要诀,系统地阐述了弹琴要点和琴学的美学原则
走前庭院,步出“大还阁琴馆”
回望,前庭院这边才是“琴馆”的正门
正门外直面形制规格相同的“映绿池”和“玩月池”,两池后侧为及“鹤梅仙馆”
“鹤梅仙馆”前的台阶为湖石堆积,如果一步而上,意为一步登天,两步为步步登高、三步为连升三级
“鹤梅仙馆”俗称“花厅”,是专为王锡爵喜梅而筑,传说王锡爵曾亲手将一株老梅扎成鹤形并命名为“一只瘦鹤舞”,直至清咸丰年尚见有此梅树的枯干,后毁
上桥,俯视桥堍石亭及水池
眺望对岸,九曲桥连通“绣雪堂”
“绣雪堂”为整座“南园”的主厅,是当年王锡爵会客的场所
进入“绣雪堂”,这是一座苏州园林典型的“鸳鸯厅”构建,即厅房内向阳的南厅与背阳的北厅合二为一
南厅“南园记”木刻
“绣雪堂”后侧为一座“香涛阁”假山
假山顶上矗立的“香涛阁”,为整座“南园”的最高处
“香涛阁”匾
状如飞虹临水的“知津桥”,为仿北京颐和园内昆明湖长堤上的“玉带桥”而建
“钓鱼台”旁,为亭内有古井一口的“宋井亭”
回走“钓鱼台”
九曲桥后侧为“琴台”长廊
“南园”是王锡爵的赏梅场所,而“栽花小憩”则是王锡爵种菊赏菊之地,现此处已被辟为种植兰花的“兰园”
临水抚琴,典雅至极,此“琴台”当为遥相呼应“大还阁琴馆”的建筑
“琴台”内的隔窗“空透”看风景
走过长廊
踏入“牡丹园”小岛
回望“桥亭座月”与“琴台”
隔池眺望“寒碧舫”
如果枝头开花,花衬舫,舫映花,此景当美!
碧波荡漾的大片水域、曲折延伸的蜿蜒长廊,是我感觉到的“南园”最具观赏价值之处(另:“南园”中尚有“侍儿、簪云”两峰太湖石,因游园匆忙未及细观,留待以后有机会再来重游时补看了)
可惜的是,“南园”周边有很多现代化高楼正“谋杀”着园林中的大好风光。。。结束游览“南园”,后续前去参观太仓的“王锡爵故居及元朝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法碑”
dysc三出 2019040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