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七里山塘七只狸猫02:白公狸(苏州行游07)

标签:
旅游旅游攻略山塘街苏州石狸猫 |
分类: 我在旅途 |
20180213,苏州。。。由北向南,继续走在“七里山塘”长街上
到达位于山塘街上青山桥北侧的“鲍传德庄祠”
庄祠大门前复原新建了一座二柱单门石牌坊,坊额上镌有“宗仁主义”四个大字,是义庄创建时期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为表彰鲍宗汉置田赡族功绩而题
到达位于山塘街上绿水桥北侧的“普福禅寺”
不起眼的普福禅寺,却是一个大有来头的场所,它的前身,就是清朝年间著名作家曹雪芹所写《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提到的葫芦庙
以前我曾进“普福禅寺”参拜过,这是占地很小的一座佛寺
“普福禅寺”的南侧,坐落着砖砌桥栏、石板桥面的绿水桥,此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清朝年间两度重修,因构建与青山桥相仿,故两桥并称为姊妹桥
绿水桥下的河道,为山塘河的支流“绿水浜”
绿水桥的南堍竖立着“普福禅寺遗址”介绍碑。“普福禅寺”始建于宋咸淳年,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经红学专家的考证,“十里街”即指山塘街、“仁清巷”即为青山浜,而“葫芦庙”也就是青山浜旁的普福禅寺
简介
以前我进“五人墓”参观时还要买门票,现在已是免费开放了
高风亮节五义士
紧贴“五人墓”的北侧,为江苏昆山籍明万历年间苏州丝织工人抗税斗争首领、曾经自愿为“五人墓”守墓的葛成之墓,其墓碑所刻“有吴葛贤之墓”,为明崇祯年间长洲(今苏州)籍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文震孟所书
花园内的水池后侧,长廊中嵌有长幅线描石刻《山塘胜景图》,因以前曾观赏过,这次从略
亭内竖立着1981年苏州文物调查中在甘露律院遗址被重新发现、并于1983年迁移至此的“白公堤石幢”
介绍
白公堤即七里山塘长街,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并监修疏浚山塘河时堆积河泥所筑就,后人为纪念白居易,遂将山塘街称为“白公堤'
白公堤石幢俗称方碑,其造型独特,雕刻精致,内容丰富,撰文、书丹、画像、题诗及捐助修堤者多为当时吴中名士,是一件带有佛教色彩的珍贵明明朝文物,也是记载白公堤(山塘街)历史的重要古迹
“白公堤石幢”的苏州“市保”碑
“白公堤石幢”北侧,是已被改建为“复社纪念馆”的“义风堂”
“义风堂”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别处移迁至此的清朝建筑
复社是由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籍明朝晚期文学家张溥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统一各地文社而成立的党社联盟,其成员多为文人学士,以复古学为宗旨,企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来挽救当时频临危亡的明朝政府
普济桥的桥堍边,“蹲守”着山塘街七只石狸猫之三、象征健康的“白公狸”
“白公狸” 之名显然与白居易有关
“白公狸”旁是一块“白公桥遗址”碑。原白公桥最早架在普济桥东侧的山塘河支流上,专为纪念白居易监修疏浚山塘河而建,后因山塘河支流水道湮没,仅残存历朝历代下来的部分石板桥面,后在1979年时因铺设自来水管道而被拆除
dysc三出 20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