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七里山塘七只狸猫01:分水狸、海涌狸(苏州行游06)

标签:
旅游旅游攻略苏州山塘街石狸猫 |
分类: 我在旅途 |
20180213,苏州。。。结束游览虎丘,即去重走“七里山塘”并寻访沿线的七只石雕狸猫,首先踏入虎丘南门外的山塘街一路西行,以前这里是热闹非凡的买卖婚纱一条街,现正在拆迁改建中,所以街上显得非常冷清
当天午饭还没吃,于是进入这家“老山塘饭店”
苏州的山塘河起于阊门外渡僧桥,至虎丘山下的西山庙桥止,这是一条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时,在出任苏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监修下疏浚的河道,当时用挖出的河泥填堆了一条贴河而建长堤名“白公堤”,因堤长七里,故被称作“七里山塘到虎丘”的“山塘街”
来到西山庙桥前,即见桥堍边“蹲”着一只石雕的狸猫。在苏州民间,“七里山塘”唤作“七狸山塘”,因每隔一里就建有一桥并镇守着一只石雕狸猫,相传此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所设,起因是为了防备状如卧龙的山塘河出真龙天子来与朱元璋争夺江山,故将七只石雕的狸猫布置在山塘河沿线,以便永久锁住龙身使其不能动弹,从而力保大明江山的永固
山塘街上的七只石雕狸猫均有名且有象征,自西北往东南,分别为西山庙桥堍象征机遇的“分水狸”、望山桥堍象征缘分的“海涌狸”、普济桥堍象征健康的“白公狸”、彩云桥堍象征幸福的“彩云狸”、星桥堍象征学识的“文星狸”、通贵桥堍象征富贵的“通贵狸”、山塘桥堍象征优雅的“美仁狸”
把旅行包顶在“分水狸”的脑袋上!原山塘街上的七只石狸猫均为明朝或之前的产物,后毁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大炼石灰,2006年8月,山塘街上重设七只石雕狸猫,其高度都在1.4米左右,重约0.8吨,虽为新货,但造型却是乖巧可爱、萌态十足
走上“西山庙桥”看桥下的东南向山塘河。民间传说“唐伯虎点秋香”的《三笑》故事中,无锡华鸿山太师夫人的婢女秋香对江南才子唐伯虎的第三笑就发生在眼前这段河道中(第一笑在虎丘云岩禅寺的大雄宝殿、第二笑在虎丘前山的“枕石”)
看“西山庙桥”下的西北向山塘河。相传秋香与华鸿山太师的夫人在虎丘进香后来到山塘河边登船回府,唐伯虎为追秋香,忙雇乘小舟紧随大船不舍,这一追,就追到了华鸿山在无锡的府邸(今无锡的荡口古镇)并卖身为华府二个傻公子的书童
步下“西山庙桥”,开走“七里山塘”去往阊门“渡僧桥”。之前我有过二次行走苏州的“七里山塘”长街,其中一次是虎丘走到阊门,一次为阊门走到虎丘,此为第三次,主要就是寻找之前几次游走“七里山塘”时未曾关注过的七只石雕狸猫
望山桥旁“蹲守”着七只石狸猫之二、象征缘分的“海涌狸”。这头石狸猫虽地处热闹的虎丘山门前,却因被挤在一个游船码头的招牌后侧,想受到更多有心人的关注,也是要靠缘分的
走过“望山桥”南侧的虎丘头山门
前行不远,见山塘河上的一座名为“海涌桥”的新造石拱桥
贴河而居的枕水人家
“文保”碑外的山塘河对岸,是苏州的虎丘婚纱城
“文保”碑旁侧为一座游船码头
回到山塘街,继续南行
走过南北向的山塘街“斟酌桥”
“斟酌桥”因春秋时期范蠡与西施曾经在此商议事务而得名,原为木桥,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改为石梁石板平桥,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改建为铁栏石桥
站立“斟酌桥”堍,远望南向的虎阜路大桥,这是跨山塘河而建的一座城市桥梁
山塘街沿线,老宅林立
“南社三杰”话语录
dysc三出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