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9,南通。。。走“博物馆桥”过濠河前往“南通博物苑”
站在“博物馆桥”上西望濠河,远端为长桥
拉相机长焦远观“长桥”,我在后续结束参观“南通博物苑”后,会到长桥北堍的南通老字号“四宜糕团”午餐
眺望濠河北岸,即为刚才驻足参观的“南通城市博物馆”东馆
返身来到对马路的濠南路19号“濠南别业”北出入口,第一眼所见,是一株高大的广玉兰树
“濠南别业”是南通籍近代实业家张謇的故居,现为“国保”文物、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一部分
路牌及“国保”碑,此北出入口与“南通博物苑”新、老展馆互通
“南通博物苑”因具备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的优势,从而在2008年时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
进入“濠南别业”参观之前,先去看看北出入口东侧濠南路边的一组青铜雕塑:张謇与梅兰芳,雕塑的创作素材是依据1922年6月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大师第三次来通州(南通)演出时与张謇的合影
1914年早春,年过花甲的62岁张謇,与刚交弱冠的20岁梅兰芳因戏剧改革而展开南北交流,其二人一为晚清高官、实业巨擘;一为梨园名伶、誉满天下,这一老一少的忘年至交,儒雅倜傥、偕步同行,惺惺相惜、如沐春风
张謇生前极其重视教育兴国,并把戏剧纳入教育的范畴,1916年到1920年,围绕商讨戏剧改革事宜,张謇写给梅兰芳的信函有51封,诗词唱和49首,彼此志趣相投,情笃谊厚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全力支持张謇倡导戏剧、改革戏剧的主张,并向张謇大力推荐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到南通参与戏剧教学工作。1919年,由张謇首创、梅兰芳协办、欧阳予倩担任主教的“伶工学社”终于诞生,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第一所以京剧教学为主、兼培养新型戏剧演员和戏剧改革人才的新型戏剧艺术学校
为促成梅兰芳和欧阳予倩同台演出,张謇还在南通建了一座一流的剧场,为了表达更改旧俗、树立新风的初衷,特将剧场取名为“更俗剧场”
为了给张謇的戏剧改革推波助澜,梅兰芳从1920年到1922年间三次来南通演出,其中包括和欧阳予倩同台献演昆曲《游园惊梦》与《思凡》,以至于盛况空前而轰动通州城(南通)
返身回到“濠南别业”的东墙下
建成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的“濠南别业”是张謇在南通的故居之一(张謇晚年曾寓居在我之前到达的“濠阳小筑”),其主楼为近代著名建筑师孙支夏设计的英国风格建筑
“濠南别业”的北门。“别业”是别墅的雅称,因张謇的老家在南通海门常乐镇,故而将南通城内的这一处住宅称为别业
“濠南别业”是一座坐北朝南、气宇轩昂的四层英式楼房,青砖墙面,朱漆门窗宽阔敞亮,窗框上以红砖砌成拱形装饰,并在楼墙外设外回廊
“濠南别业”正南方三楼的外回廊中间设有一个突出的阳台,建筑的第四层屋顶之上,开有两扇对称的老虎窗
楼前庭院中置有张謇半身雕像
“濠南别业”的底层,是被称作“地炕”的储藏室,进入大楼需走两侧西洋风格的折扇形阶梯上行至二楼
阶梯两侧栽有银藤、紫藤各一株,老根粗枝的藤树,如两条虬龙盘曲缠绕,直攀四层楼高的铁架天棚
走折扇形阶梯上二楼
看2012年的古树名木保护牌,可见此株紫藤树龄128年
紫藤的说明
紫藤的枝干虬曲苍劲,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形似僵死,却又枯木逢春、枝繁叶茂
我在2014年时曾来参观过“濠南别业”,这次是重游,依旧需要买10元一张的门票
凭此门票可以参观二个历史文物建筑,除了濠南别业,还有张謇创办的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的南通博物苑“南馆”
门票背面的“南通博物苑”导览图,其历史文物建筑除了“濠南别业”,还包括“南通博物苑”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旧展馆
进入二楼,其中间大厅为议事厅,是张謇当年接待重要宾客和举行各项仪式的地方
就在这个中央大厅,张謇曾经接待过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博士、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大军阀孙传芳、徐树铮等人
中央大厅的两侧厢房,原分别为议事室、书记室、会客室及宴会厅,现均被辟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张謇”为主题的展室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祖籍江苏常熟,清末状元,清末至民国初期的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1853年7月1日,张謇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一个农商兼作的小户人家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41岁的张謇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后被授以六品翰林院修撰官职而进入官场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张謇出任熊希龄内阁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张謇与袁世凯政治主张决裂而解甲归田、同时最终退出政治舞台
弃政后的张謇竭力主张“实业救国”,其一生创办了包括棉纺、航运等在内的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并在通州(南通)创立了近20个“全国第一”的实业及慈善项目,被后世称为“状元实业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等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1926年8月24日,享年74岁的张謇在“濠南别业”内病逝,后葬于南通啬园
“濠南别业”底楼的中央大厅及部分厢房内安置有西式壁炉,这在张謇时代属于很时髦的房内设计
“先像室”是张謇供奉、祭祀张氏祖先的专室
走三楼木楼梯可上行至开有老虎窗的四层楼,那里曾是张謇两个义子居住的地方,现被隔断不开放
大厅中央安置有一块张謇所写“家诫”的刻字石屏
张謇的“家诫”精选自古人对子孙的训诫名言,其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记住这些话,以尽快成才并继承家业
石屏背面镌刻着张謇的《倚锦楼石屏铭》
东北向的张謇夫妇卧室,墙上悬挂照片为张謇“一妻(徐氏)四妾(陈、管、吴、梁)”中的吴氏道愔
张謇与儿子张孝若及部分家人在“濠南别业”折扇形阶梯上的合影
书房内悬挂张謇敬赠民国第一任总统中山先生的个人题名照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张謇46岁时,吴道愔为其生下独子张孝若,1926年张謇去世之后,张孝若接管其父大部分产业,惜于1935年10月17日于上海遭仆人暗杀,时年37岁
正西方“琴书房”
走出三楼中央大厅,来到厅外阳台
与阳台连通的三楼东侧外回廊
与阳台连通的三楼西侧外回廊
西洋风格的回廊立柱
阳台石栏杆上置有西洋风格石狮子
俯视濠南别业的底楼庭院
原路下行,结束参观“濠南别业”
后续前去参观“南通博物苑”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历史建筑展馆
dysc三出 201806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