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教育历史时尚 |
分类: 德盛堂武术文稿 |
武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葛福来
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拳论,是武界公认的太极拳经典,而在太极拳理论建设同一历史事件中发生、武禹襄祖师创造的太极拳,则是太极拳经典理论的具体化,集中体现了太极拳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后称武式太极拳老架。祖师传其甥李亦畬、李启轩和弟子杨班侯。李亦畬传其子李石泉、李逊之和弟子郝为真、葛福来等,这些人是武式太极拳的第三代宗师,而后武式太极拳广传于世。
特别是这位葛福来,在太极拳史上一出场就不同凡响,后来的成就可想而知。葛福来访李亦畬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重大事件,《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曰:“同治庚午年(1870) 葛福来要求试艺,李亦畬命郝和与试”,李亦畬、李启轩的后代1935年出版的太极拳谱中有一篇《太极拳前辈李亦畬先生轶事》也作了如下记载:“有葛福来者,清河人,业镖师,精八方捶……要求比试”云云。还有《太极传奇·葛福来巧遇名师》,对此事作了极为详尽而生动的记述。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武术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所以然者,葛福来在学太极拳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威震江湖的武林人物,若非武禹襄所创的太极拳在众多的武术门派中脱颖而出,是不会引起葛福来关注的。葛福来,字显斋,河北清河县人,家世业镖,幼习家传八方捶,武林人称“拳打南北二京,脚踢运河两岸”,慕武禹襄、李亦畬之技,先后两赴广府,从学李亦畬八年馀。葛师返里后,精研王武李论,学而化之,与家传八方捶等技融会贯通,常与各拳派高手较技,形成极慢极快,极柔极刚,极小极大之独特风格,著有《内外无别论》、《八方捶解》、《八方捶谱》、《八方捶秘诀》、《抱一为天下式》、《舍己从人解》、《两节棍解》、《两节棍秘诀》等。葛福来传其内弟霍梦魁(1890-1962),又命其侄葛顺成从学李亦畬之弟李启轩。
辛亥革命后,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各地镖局相继停业,葛福来应邀到清河县坝营镇胡家银楼教拳,从学者有胡振江、潘尚义(1893-1972)、潘洪恩(1908~2003)等,后来,胡家银楼在济南开业,葛福来也到济南教拳。葛福来之内弟霍梦魁早年曾在姐丈的镖局走镖,伪满时期,应中共地下党员巩天民之请设场沈阳,把武式太极拳传入东北三省。至今,葛福来的传人主要活动在以上地区。
葛福来生卒年份不详,镖局作为特殊行业,在刀尖上过日子,对年令等个人信息有所保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根据现有的史料文献推断,葛福来当生于1845年前后,与郝为真(生于1849)年令相当。葛福来的传人大多不以教拳为业,更很少宣传,而较早在网络空间发布信息的人大多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往往以偏概全,张冠李戴,以至于把葛福来、葛显斋(名和字)误作两人,而把葛福来、葛顺成(叔和侄)误作一人,这是必须弄清楚的。如果按照传统的表达方式,正确的表述应为:葛显斋,讳福来,显斋其字也;葛咸义,讳顺成,咸义其字也,其他说法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