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存在问题的研究

(2018-04-30 21:59:57)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存在问题

 要: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和推动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大班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既可以促进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自主能力。但是实际观察发现,目前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区域活动往往存在着活动设置不合理、材料投放不科学、大班幼儿不能积极投入活动、教师指导方式有偏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区域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会对大班幼儿的成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具体研究,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大班幼儿能够通过区域活动方式得到真正的成长。

关键词:大班幼儿区域活动;活动设置;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区域活动是一项通过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进而达到自我完善的活动,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1]区域活动中轻松愉快的环境,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众所周知,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最初的学习动力,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既有利于幼儿间的人际关系交往,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能力。因此区域活动被视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各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普遍广泛的应用。笔者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得知,目前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有的幼儿园在开展具体活动时往往忽略幼儿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只重视表面形式,最终使得区域活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同时也没有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成长和发展。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意义的。本文以蓓蕾幼儿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观察来归纳总结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探索具体的解决方案,使幼儿区域活动水平能够有所提高,并且朝着合理科学的方向迈进,同时也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同时,身心也能够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交口镇中心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观察分析发现,在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班区域活动的设置没能将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活动目的很好的结合,这样的活动使得价值意义无法实现,也不能帮助幼儿有意义的健康成长;二是幼儿自身问题,尽管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也能够较大程度的遵守规则,自控能力也明显提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不能投入,甚至干扰别的幼儿,致使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三是部分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关注度不够,没能给予幼儿及时科学地指导。下面就这三方面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深入探究。

1.活动设置方面的问题

1)活动内容缺乏创造性

大班幼儿的创造力在此阶段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教师不能够积极地有意启发和引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只是一味地按部就班,没有给区域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幼儿在此阶段已经不会只局限于某一种玩法了,而是能对几种材料的综合使用或在前一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拓展出不同的玩法。他们也会通过互动交流,充实、补充的方式完善所操作的内容,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操作活动,但他们创造性的想法不能够充分的实现。如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规则来进行区域活动,一开始按规则玩,但是不久就玩腻了,后来经过互相交流和讨论,他们就在原有的规则基础上制定出一些新的规则,但新的规则中包含了一些跑跳的有危险的动作,因此没有征得老师的同意与认可,这样就使幼儿们的创造性受挫,从而使得创造性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以得到发展。

2)活动设置缺乏交往性

大班幼儿在此阶段更愿意与小朋友们在一起互动交流,而且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关系融洽。他们常常是边操作边交流, 乐意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并分享给同伴。他们的合作水平较高, 遇到困难时, 更愿意与同伴通过讨论的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解决, 而不是单纯的直接求助于教师[2]。但是有的教师会忽视幼儿交往性的特点,总是设置一些幼儿能单独操作完成的区域活动。如,教师在开展“水果之家”的活动时,教师让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些水果,让幼儿对带来的水果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品尝,最后进行描述各自带来的水果叫什么,长什么样,是什么味道,等幼儿介绍之后便结束活动,这个活动就属于典型缺乏交往性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让幼儿对一个事物观察、描述,并没有给幼儿安排交流协作的环节,这样单一缺乏交往乐趣的活动对于大班幼儿发展起到的作用甚微。

3)材料投放缺乏合理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科学合理的投放对整个活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笔者在实际的考察调研过程中发现,蓓蕾幼儿园在开展大班区域活动中,所投放使用的材料并没有经过精心的准备,缺乏实用价值和重复操作性,仅仅是为了烘托活动氛围,美化区域环境。幼儿对这些材料往往只是三分钟热度,拿到手里简单摆弄一会,便失去新鲜感,继而丢在一旁置之不理,幼儿对活动材料产生的抵触心理使得原本计划好的环节因为幼儿的参与度不够无法继续开展,被迫中断。并且所投放活动材料的选用大多数都是成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抑制了幼儿的思维活性。

2.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专注性较差

大班幼儿的注意力,自我要求和自控能力在此阶段明显提高,对任务一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但是在区域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幼儿在较长的时间里进人不了状态的问题,他们漫无目的,不是发愣,就是看别人操作,甚至干扰别人。比如:在一次阅读活动中,嘉嘉难以进入状态,就以翻书来寻找乐趣。甚至他还给别的小朋友夸赞自己“看书”快,从而干扰了认真看书的小朋友们。嘉嘉的行为显然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但这种所谓的乐趣就有可能使他形成浮躁不定、不专注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2)操作难以深入

操作难以深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的幼儿喜欢重复模仿,从而缺乏创造性和见解性。比如:在建构游戏中,长时间下来部分幼儿搭建出的模型仍与最初搭建的模型一模一样,没有一点的变化和创新第二,有些幼儿承受挫折能力差。比如:在滑轮滑的区域活动中,部分幼儿一次摔倒,他就放弃了操作甚至逃避有关于轮滑的一切活动第三,有些幼儿不关注操作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对操作材料不进行全面的观察,只是一味地随心所欲,忽视规则。比如:在“跳飞机城”的区域活动中,幼儿脚踩到了实线,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犯规了,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醉在自己的操作过程当中。

3)难以有效合作

大班幼儿已经进入了合作活动和学习的阶段。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很多需要合作进行的活动,比如语言区域活动中分角色朗诵的合作,角色扮演区和表演区的分工合作,益智区域活动中的五子棋的游戏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幼儿是自主的选择区域和操作材料。因此,会因为他们选择操作材料,明确分工、制定规则等环节,浪费时间,从而使合作难以进行。

3.教师指导方式不当

1)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有的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往往采用命令式的口吻,这样会抹杀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如:大班幼儿小美生性活泼好动,教师为了让活动按照自己规划进行,就给小美安排了一个“清闲”的角色。在幼儿的心里会觉得教师不喜欢他,从而对活动以及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

2)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够深入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教育要站在儿童的位置上”,并且“钻到他们的肺腑里去”。教师应该在对幼儿当前活动充分了解并且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给予指导,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如:教师没有经过细心观察,便对幼儿盲目指导,在角色扮演区,教师走到“商店”问:你为什么是售货员而不是顾客?从而抑制了幼儿的活跃性与继续操作性。

4.忽略区域活动中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对于区域活动来说不可或缺。它的目的在于肯定和纠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鼓励与指导,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评价结果也往往会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但笔者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在区域活动的评价环节指导教师对活动中幼儿的进步和提升关注较少对评价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评价幼儿区域游戏重结果轻过程

区域活动中的评价环节是为了总结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鼓励幼儿发散思维,积极探索,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热情。评价是区域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慎重对待,深刻剖析活动中每个细节,而不是对活动结果进行简单的讲评。例如:在一次蓓蕾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的评价重点在幼儿有没有认真遵守活动纪律,有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有没有损坏材料这几个方面。另外,教师只是对个别好动不遵守纪律的幼儿进行消极评价,对活动中表现良好,思维活跃的幼儿并没有给予肯定和表扬,关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并没有提及。由此可见,教师并不清楚评价的着重点在哪。这样的评价无论对幼儿的成长还是今后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忽视幼儿的主观感受

区域活动旨在帮助幼儿成长,评价区域活动是否成功主要标准在于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因为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评价环节中应该多给幼儿发言的机会,认真听取幼儿的意见。但是在实际观察中,不少教师只是基于自己的了解和主观判断来开展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片面,对幼儿的帮助极为有限。

、总结

由于区域活动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区域活动也就越发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良好个性,而且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大班幼儿与中小班幼儿不同,各方面发展水平较为成熟,自我意识较强,只有选择适合大班幼儿以及教育内容需求的活动类型,根据大班幼儿的爱好,合理的投放材料,才能开展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活动。相较于前期的准备,教师的指导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区域活动的每个环节,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在解决幼儿问题的同时,还要坚定的保护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每个幼儿自身的潜能,开发幼儿的智力,给孩子们应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区域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不是一项一成不变的工作。怎样才能使区域活动更加具有实用性,怎样才能使所有的孩子们通过区域活动得到健康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索的课题。作为教师还需要继续努力,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反复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注入新的思想。只有不断地积累好的经验,使经验与实践积极结合与运用,我们的区域活动才会如一汪活水奔流不息。最后,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探索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大班幼儿成长的摇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