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奇峰自天外飞来

(2018-03-03 15:19:41)
标签:

古寺

灵隐寺

云林禅寺

康熙

杭州

分类: 古建筑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灵隐寺初创时佛法未盛,一切仅初具雏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曾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于今,在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针下,在方丈光泉法师的引领下,灵隐寺两序大众以“充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建设东南人间净土”为发展目标,使灵隐这座千年古刹,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前,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所构成,共占地一百三十亩,殿宇恢宏,建构有序。大雄宝殿中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镶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为国内所罕见。

        灵隐寺自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儒释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咏早己蔚然成为文化大观。此外,寺内还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佛像、法器、经幢、石塔、御碑、字画等历史文物,这些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使灵隐寺被列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隐寺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对联特别丰富。现选录部分文字附录于后,以供读者参考。

 

 

灵隐寺

唐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唐    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

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

唐     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唐    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酒泉子  长忆西山

宋   潘阆

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白猿时见攀高树,

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

宋    苏轼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时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宋    苏轼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

宋    苏轼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禅心澄水月;

法鼓聚龙鱼。

——康熙题灵隐寺


泉声得清净;

山色观庄严。

——康有为题灵隐寺

 

岭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泉声带雨秋。

 

灵鹫向云中隐去;

奇峰自天外飞来。

 

每有山风,豁开眼界;

常将月露,洗净心尘。

 

清磬数声,与天风答响;

白云一片,随野鹤飞来。

 

峰从西竺来,云根无住;

泉自上方出,月印长圆。 

 

灵鹫飞来,释迦不忘东土;

隐民思度,咫尺即是西天。

——童曼筠题灵隐寺

 

灵鹫飞来,缘结丛林成异境;

高僧隐此,香飘佛国净凡心。

——朱祖功题灵隐寺

 

佛法度三千,心愿俱坚胜苦海;

尊名称五百,形容难判供慈航。

——乾隆题灵隐寺

 

此地距西天咫尺,奇峰插云表,千秋胜迹吾飞来;

吾乡与南海比邻,古国听潮音,一样灵踪不肯去。

——佚名题灵隐寺

 

不必问泉冷何时,舀一勺煮沸沏茶,便算此行有幸;

毋须考峰来甚处,看几眼腾飞架式,可云这次不空。

——魏寅题灵隐寺

 

佛力无边,毒龙扰座,沧桑付泡影,四栏花药静风幡;

觉场绝胜,灵鹫盘峰,香火收因缘,三竺云烟扶宝盖。

——陈修瑜题灵隐寺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赵孟頫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古寺之灵隐寺:灵鹫向云中隐去 <wbr>奇峰自天外飞来
图文采自网络 致谢原创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