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2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解析
| 分类: 高考试题分析(高教社) |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2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解析
(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万明的《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一文,经适当删改,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定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递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新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逸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答案是A。A项的意思来自选文第一段,也是对该段主要内容的正确概括。原文信息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该项为正确项,符合题目要求。B项所说的“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人新阶段”符合选文第二段的意思,其中“新阶段”是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的阶段;根据原文信息,该阶段青花瓷既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又影响世界。因此,B项说“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原文信息不符,为错误项。c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是对选文第三段“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这一说法的错误转述。C项以偏概全,为错误项。D项中“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以及“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的说法均符合选文第三段的意思,但根据原文,前者与后者之间并无“从而推动”的关系,D项强加因果,为错误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A。A项的说法虽然都筛选自第一段,但从论证的角度看,该段主要论证的是青花瓷崛起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选文只是提到了元、明两代的青花瓷,并非对元、明两代瓷器之间做“比较”“审美观念的更新”则是郑和下西洋的诸多结果之一,也不是“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得出的,故A项为错误项,符合题目要求。B项分析了第二段的论证思路,根据选文内容,“原料本土化”“民窑遍地开花”“进人商业化模式”是青花瓷在成化年间成为瓷器主流的原因,青花瓷成为瓷器主流,后又成为“世界时尚”。B项符合选文第二段的论证思路,为正确项。C项总体分析了选文论据和论点的关系,选文正是以瓷器的特点为例,论及明代社会的特点。结束句“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正是对这一思路的总结。C项说法为正确项。D项是对选文整体论证思路的分析,也是对论证过程的概括。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是“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然后,分别分析了青花瓷在永乐、宣德时期和成化年间两次崛起的原因。“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正是青花瓷崛起所带来的影响。D项为正确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B。A项对第一段主要内容做了否定性的假设推断。根据选文内容,“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其结果就是青花瓷的崛起。因此,如果“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这一条件不成立,可能就不会产生相应的结果。A项为正确项。B项推断的前提是“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筛选自选文第三段,符合选文意思,但该项第二句说的“青花瓷兴盛”,并不等于前提中的“时尚兴盛”,因此“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的结论有误。B项为错误项,符合题目要求。C项中“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的说法符合选文第二、第三段内容,“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等语句表明明代社会对世界具有影响,综合选文内容看,二者存在因果关系。C项为正确项。D项“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的说法是从选文第二段筛选整合而来的,根据选文内容,海外交流使明代社会走向开放和进步,中外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因此,可以从中得出“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这一开放性认识,D项为正确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