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反思 |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课后反思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位置制”。小数,其实是用位置制表现分数的一个形式。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让孩子们体会小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整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已经较为全面的认识了数位顺序表(整数)。本单元学习的小数的认识,丰富了孩子们对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补充和完善。本节课的教学使得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更加完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复习导入:利用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激发学生已有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在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数为顺序,补充数位顺序表,进而根据数位顺序表猜想小数的组成,在验证中体会小数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意义。
2.在教学中,我注意了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猜想。使学生在猜想中发现新知,在验证中体会新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
3.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比较注重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材提供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素材。我利用这些素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4.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闪现着思考的火花。
在验证1和0.1之间的关系时,很多孩子经过思考想出了很棒的方法。
(1)利用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发现:0.1=1/10, 1是10个1/10,也是10个0.01。
(2)利用数小棒的方法发现:学生画了十根小棒,看做“1”,那么其中的一根就是一个“0.1”,“1”一共有10个0.1。
(3)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发现:孩子画了一条线段,看做“1”,把这根线段平均分成十分,其中的一份就是“0.1”,“1”中有10个0.1。
(4)利用画方格图的方法发现:这是和书上一样的方法。
(5)根据数轴发现的。这种方法看起来和画线段图类似,但实际上是学生思维水平的一个提升。
在这些方法的汇报中,展现了孩子们积极思考的痕迹, 看到了他们的思考,我教得很开心。
5.教学准备十分充分。
6.在教学中,我不断的强调了用小数的意义来分析小数的组成。
不过,我觉得本节课的巩固练习时间比较少 ,在以后的教学中仍需要不断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