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体验获取获取知识的过程。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快乐,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国歌 : 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你们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国旗呢?
2、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并分别说出是什么地方。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
教室场景
三幅图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国旗,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想不想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1)呈现信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2)问: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4、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1)设计问题: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3)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比值都相等,解释说明我国国旗法规定:任何一面国旗的长宽之比都是3:2。,这是对国旗的尊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认识比例,理解含义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1)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 2.41.6
=3/2
6040=3/2
(2)引导写出: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板书:2.41.6 =6040
(3)指着这些等式说:“在数学中,像这样的等式就叫做比例。
(4)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5)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2、探讨一:判断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3、探讨二: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吗?(小组讨论)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应用
课本做一做
(1)选择两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