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扇形统计图练习课》教学设计

(2018-12-17 07:49:1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扇形统计图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8-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更清楚地认识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提高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巩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     
      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
       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填一填,回忆再现新授课中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诊断及点拨,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
1、下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  壳的质量约占(    ),蛋黄的质量约占(    )。如果一个鸡蛋重80克,那么这个鸡蛋中的蛋白重(    )克 ?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 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   
(设计意图:以上两题属基本练习,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熟练读图和用图的技能,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订正,做好补教补学。)     
3、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数的(    )%。    
喜欢(    )节目和(     )节目的人数差不多。     
喜欢(      )节目的人数最少。      如果该学校有150名老师,那么喜欢新闻联播的老师有(    )。        
4、上图是聪聪家十月份生活支出情况统计图。     
这是(       )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如果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请你分别计算出各项支出的钱数。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以上两题属综合性的变式练习,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掌握和熟练水平,沟通统计图和百分数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下面是林场育苗基地树苗情况统计图。    
柳树有3500棵,这些树苗的总数是多少棵?     
松树和柏树分别有多少棵?      杨树比槐树多百分之几?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属应用、提高性练习,让学生运用统计图和百分数的知识,分析解答育苗基地各种树木的多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
       课本108-109页2-4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矫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达标性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的不足,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达标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练习内容进行小结,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的态度和情感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学习上的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     
2.根据课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小组或同学间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进一步强化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习能力和兴趣,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系而布置的实践性作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