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合具体情境,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
原价×折扣数=现价
成数 几成表示百分之几十
应缴税额=各种收入×税量关系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总钱数=本金+利率
1、找准单位“1”
2、正确理解数税率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每当过节放假,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较熟悉,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你会建议妈妈去哪家商场呢?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 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230-100 =130(元) 115<130,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4、总结思考:购物问题中有许多数学知识,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解决购物问题,能确定最优购物方案即购买同样物品时,真正做到最省钱。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设计意图】像该例题教学,学生明确“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础上增加的思考环节,则是对百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四、巩固练习。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再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13题。“折上折”是什么意思?这么计算呢?
4、完成练习二第15题。提示:增长为“-0.068%”表示什么意思?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