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道,释学的视角品味红楼梦(第六回)
(2022-08-25 21:47:09)
标签:
红楼梦解读 |
分类: 品味《红楼梦》 |
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一一接受了香薰茶醒酒醉歌舞(四欲——眼,耳,鼻,舌)的警戒之后,宝玉告醉求卧,然后被警幻仙子送至一香闺秀阁之中,里面早有一美人儿,其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如黛玉(宝黛两人的结合即喻完美);勿用置疑,贾宝玉来到了情欲的考验,接着曹雪芹关于情色淫欲给我们来了一番深刻的议论和告诫——
自古那些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做案;然而,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
而宝玉之“意淫”【易(易经)引(引导)】与上面所说的皮肤之淫滥之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意淫”其实就是泛爱(博爱);宝玉对女孩子(不包括已婚女,因为只有妙龄少女才有‘道’的特质)的泛爱,实际就是对“道”的推崇。
所以,“意淫”只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这便是“道”的本质。
宝玉独得“意淫”(易引)二字,自然是闺阁之良友,然而,无疑他的(吾独异于人)在世道(逆道)中必遭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曹雪芹历经十年字字皆血把《红楼梦》写成,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来警示见弃于世道,深陷淫乐情色为要的乱“道”的男人(男权社会),并告诫他们应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世济人的大道才是人生的根本。
然而,人生在世人所沉溺于六欲,谁逃过了情欲和贪恋的迷津?
宝玉不但没有警醒,他与可卿柔情缱绻,缠缠绵绵一直走到了迷津,贪恋情色淫逸的结果便是被夜叉海鬼拖入万丈深渊,那儿只有一个木筏,有木居士(死亡),灰侍者(灰飞烟灭)撑蒿,不要金银之谢,但遇有缘人(作死的人)渡之。
幸好,宝玉被夜叉海鬼拖将下去那只是一个梦,醒来什么事都没有了,但生活中的你你我我何尝不是在梦中,只要你多走一步,它就是万丈深渊,让你粉身碎骨!
你看宝玉一睁开眼睛,秦可卿(情可情)变成了秦氏;现实中的秦氏正是梦里的可卿,她醒来时就已经在那条木筏上了,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蒿,秦氏去了!
正是——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卿卿我我只是一场梦,梦醒了,才发现万事皆空,只有我仍然是梦中的那个人!
很自然,宝玉醒来若有所失,美梦倾刻变成了恶梦,可卿(可情)自身难保,而来碗桂圆(归元,即本源——觉悟)汤醒醒梦确实必要。
然而,梦里的现实已收场,现实里的梦继续上演;袭人的情梦,宝玉的成人礼(与袭人初试云雨),谁以后梦里梦见什么故事,暂且无话。
恰好此时,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一个小小人家,因与荣府有些挂葛而走进了曹雪芹的目光;当然,曹雪芹不会没来由把一个芥豆放进一堆珍珠玛瑙翡翠碧玉之中。
所以,刘(留,即留余庆)姥姥(牢牢,即牢靠)这一进荣国府大有寓意,而不只是供我们换眼目耳鼻之兴味儿。
因为都是姓王(亡)狗儿族上贪王家势利而与之连了宗,这一挂葛可不是普通的挂葛,而是穷富两极共存的内在联系。
“反者道之动”,所以,刘姥姥这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进入荣府意味着贾王两家富贵已极的盛势已经进入了芥豆之微的千里之行。
刘姥姥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称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幌。刘姥姥心想“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如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忽地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这一段看似不经意的描写,把上述“反者道之动”不露声色地示意了出来。
无疑刘姥姥看见的是钟,它有甚用?当然,只要时间一到,钟一敲响,而且敲了八九下,钵满盆满全部逸了出来,不等最后一响必然富贵荣华轰然倒塌,即“奶奶下来了”,是时候把刘(留)姥姥(贫穷,余庆)来请。
钟下面坠的称砣般一物,那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它就是“道”,“道”就像称砣一样不偏不倚,搓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最后把一切穷富,高低,贵贱拉齐扯平。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然而,王熙凤那大排场,那自得,那威风,那富贵华丽的姿态,她怎么会把刘姥姥这个芥豆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呢?
王熙凤端端正正坐在那儿活脱脱就是画中人,却不是存在于画中;画里的大红洋绉鼠皮裙不会变旧,美人手炉里的炉火不会息灭;可是……但“可是”现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等到堂屋柱子上的钟一敲再敲,最后一连敲上八九下,奶奶就真的下来了,不是从贾母上房,而是从高贵的荣华富贵的象牙塔上坠了下来!
曹雪芹并没有非多少笔墨就把王熙凤刻画到骨子里去了————
凤姐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红撒花袄,石青刻灰鼠皮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凤姐即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抬头一面接茶时,看见周瑞家的已经带了俩人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不早说……
也许只有曹雪芹的神来之笔才能与真人的样子相匹敌。
凤姐一低头,抬眼的神态我们就知道了;她一说话,她沉默时的威严就已经在我们心里了;那么,曹雪芹给我们画的这样一幅富丽堂皇的美人图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悲剧人物,可想而知。
这正是——
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身处胜亲朋。
当然,得意的时候施恩很容易,而窘困时候的恩德胜过亲人和朋友。
自古那些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做案;然而,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
而宝玉之“意淫”【易(易经)引(引导)】与上面所说的皮肤之淫滥之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意淫”其实就是泛爱(博爱);宝玉对女孩子(不包括已婚女,因为只有妙龄少女才有‘道’的特质)的泛爱,实际就是对“道”的推崇。
所以,“意淫”只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这便是“道”的本质。
宝玉独得“意淫”(易引)二字,自然是闺阁之良友,然而,无疑他的(吾独异于人)在世道(逆道)中必遭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曹雪芹历经十年字字皆血把《红楼梦》写成,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来警示见弃于世道,深陷淫乐情色为要的乱“道”的男人(男权社会),并告诫他们应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世济人的大道才是人生的根本。
然而,人生在世人所沉溺于六欲,谁逃过了情欲和贪恋的迷津?
宝玉不但没有警醒,他与可卿柔情缱绻,缠缠绵绵一直走到了迷津,贪恋情色淫逸的结果便是被夜叉海鬼拖入万丈深渊,那儿只有一个木筏,有木居士(死亡),灰侍者(灰飞烟灭)撑蒿,不要金银之谢,但遇有缘人(作死的人)渡之。
幸好,宝玉被夜叉海鬼拖将下去那只是一个梦,醒来什么事都没有了,但生活中的你你我我何尝不是在梦中,只要你多走一步,它就是万丈深渊,让你粉身碎骨!
你看宝玉一睁开眼睛,秦可卿(情可情)变成了秦氏;现实中的秦氏正是梦里的可卿,她醒来时就已经在那条木筏上了,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蒿,秦氏去了!
正是——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卿卿我我只是一场梦,梦醒了,才发现万事皆空,只有我仍然是梦中的那个人!
很自然,宝玉醒来若有所失,美梦倾刻变成了恶梦,可卿(可情)自身难保,而来碗桂圆(归元,即本源——觉悟)汤醒醒梦确实必要。
然而,梦里的现实已收场,现实里的梦继续上演;袭人的情梦,宝玉的成人礼(与袭人初试云雨),谁以后梦里梦见什么故事,暂且无话。
恰好此时,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一个小小人家,因与荣府有些挂葛而走进了曹雪芹的目光;当然,曹雪芹不会没来由把一个芥豆放进一堆珍珠玛瑙翡翠碧玉之中。
所以,刘(留,即留余庆)姥姥(牢牢,即牢靠)这一进荣国府大有寓意,而不只是供我们换眼目耳鼻之兴味儿。
因为都是姓王(亡)狗儿族上贪王家势利而与之连了宗,这一挂葛可不是普通的挂葛,而是穷富两极共存的内在联系。
“反者道之动”,所以,刘姥姥这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进入荣府意味着贾王两家富贵已极的盛势已经进入了芥豆之微的千里之行。
刘姥姥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称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幌。刘姥姥心想“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如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忽地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这一段看似不经意的描写,把上述“反者道之动”不露声色地示意了出来。
无疑刘姥姥看见的是钟,它有甚用?当然,只要时间一到,钟一敲响,而且敲了八九下,钵满盆满全部逸了出来,不等最后一响必然富贵荣华轰然倒塌,即“奶奶下来了”,是时候把刘(留)姥姥(贫穷,余庆)来请。
钟下面坠的称砣般一物,那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它就是“道”,“道”就像称砣一样不偏不倚,搓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最后把一切穷富,高低,贵贱拉齐扯平。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然而,王熙凤那大排场,那自得,那威风,那富贵华丽的姿态,她怎么会把刘姥姥这个芥豆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呢?
王熙凤端端正正坐在那儿活脱脱就是画中人,却不是存在于画中;画里的大红洋绉鼠皮裙不会变旧,美人手炉里的炉火不会息灭;可是……但“可是”现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等到堂屋柱子上的钟一敲再敲,最后一连敲上八九下,奶奶就真的下来了,不是从贾母上房,而是从高贵的荣华富贵的象牙塔上坠了下来!
曹雪芹并没有非多少笔墨就把王熙凤刻画到骨子里去了————
凤姐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红撒花袄,石青刻灰鼠皮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凤姐即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抬头一面接茶时,看见周瑞家的已经带了俩人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不早说……
也许只有曹雪芹的神来之笔才能与真人的样子相匹敌。
凤姐一低头,抬眼的神态我们就知道了;她一说话,她沉默时的威严就已经在我们心里了;那么,曹雪芹给我们画的这样一幅富丽堂皇的美人图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悲剧人物,可想而知。
这正是——
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身处胜亲朋。
当然,得意的时候施恩很容易,而窘困时候的恩德胜过亲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