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道,释学的视角品味红楼梦(第五回)
(2022-08-22 17:52:06)
标签:
红楼梦解读 |
分类: 品味《红楼梦》 |
薛宝钗虽然还没有正式露面,然而,曹雪芹缭缭几笔就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她的威胁——
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且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黛玉形容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性情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这仅仅只是信手撵来的不经意的对比吗?
当然不是,这明显是有心塑造的对立形象,即一阴一阳。
万物负阴抱阳,所以来了一个林黛玉,必然引出一个薛宝钗来与之对应,阴剥阳,阳剥阴。
上面说,宝钗人品形貌人谓黛玉所不及,这暗示最后的结果阳注定被阴消耗剥尽,即林黛玉的爱情以失败而告终。
当然,这个结果黛玉目前无从知晓,所以,宝玉的府就很快让黛玉回转来,而她对宝钗的悒郁不忿之意却难以愈合。
柔胜刚;宝钗的柔,顺;黛玉的刚,毅;刚柔相向,刚必损之
;可是黛玉的孤高,她的不屑下尘让她沉溺于为世所不容的自许中装着幻灭!
当我们与贾母等一起欣赏宁府花园里盛开的梅花,其实我们看的并不是花开,而是花落!
花开得有多美,就败得有多惨烈,自然傲雪是梅花所独有,它的落,也只有林黛玉可匹配;而贾宝玉除了贾母等,是这一最后的惊艳不可缺少的观众。
先茶后酒,少不了一场热闹,宝玉累了,贾母命人好生哄着,让他睡午觉,那么,贾母眼里的极妥当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温柔和平的秦氏的闪亮登场就不可避免了。
秦氏引着一群人来到预先为宝玉准备好的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墙上贴的一幅画,人物画得极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心里便觉得大不快;接着看见两边对联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至此,即便室宇精美他也断不肯在这里了。
显然这间上房内间曹雪芹不是为让宝玉睡午觉而安排的,他的目的是准备好了给我们瞧的,因为这间屋子便是我们认识“敕造宁国府”的第一把钥匙。
《燃藜图》的典故——
“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
这里“五行洪范”为帝王统治与社稷之道。
可见曹雪芹给我们看这幅《燃藜图》的苦心不仅仅是透露宝玉全书中贯彻到底的“我独异于人”的“尊道贵德”的思想,而且暗示我们“敕造宁国府”的“宁”是如何被人为制造的,这一点以后我们自然会知道。
造假自然首先要掩人耳目,贾珍(假真)这一副《燃藜图》表现出多大的责任和抱负?他所致力于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全用于制造假像。
诚然,宝玉反感的当然不是《燃藜图》而是《燃藜图》背后隐藏的欺世盗名的真相。
这样我们跟着宝玉来到了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甜香袭人而来。
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忙说“好香!”,入房里看时壁上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双关,指秦观,其词多写男女情爱;亦指秦氏虚,即假)写的一幅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可知宝玉刚刚离开上房《燃藜图》的现实,就掉进了《海棠春睡图》的梦境,这就是人生,走出士途经济的怪圈,下一步可能就落入了情爱的迷津。
这里《海棠春睡图》极具暗示性,它非常隐秘地暗示出宁府奢靡淫逸到了什么程度,只有皇宫内室可比,另一方面也在投射宫庭内部腐朽淫滥的生活。
我们来细细地品味一下: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嫩寒”非常微妙地指出虽然春光无限尚好,却仍然显得不尽人如意,因为春光太短暂,而梦幽长,这是极其残酷的;然而,只要一朝有酒,那纯醪芬芳总能把人陶醉得五体投地。
这两句诗还暗含秦氏神仙般奢靡生活背后隐藏的隐忧;无论芳气怎么笼人,因春冷(天道无情)花还是从幽梦中醒来苍促地落去!
接着曹雪芹关于秦氏卧室景观给我们来了一番不加修饰的极具象征和隐喻的描写,那便是对《海棠春睡图》和上面两句诗所作的最深刻而简要的注解。
秦氏即非公主,也不是妃子太妃,却过着妃子公主般奢华淫逸的生活,因何?
无论书上提到的同昌公主还是《海棠春睡图》里的杨贵妃亦或武则天本人都是受皇上恩宠之人,这是一个极其微妙的暗示,即秦氏凭借桌上飞燕舞过的金盘,盘里盛的安禄山掷伤了太真乳(杨贵妃)的木瓜等等过着神仙般奢靡的生活?而宁府里的皇帝贾珍,他根本不需要我们给他的龙椅来支撑他在宁府里不可置疑的皇位。
此刻丢下太真乳和安禄山的木瓜【据野史记载杨贵妃与安禄山有私情,一次缠绵中安禄山的指甲伤着了杨贵妃的胸;所谓木瓜即指杨(即木)贵妃乳上的指爪(瓜)】;枕着红娘抱过的鸳枕宝玉合上眼慌慌惚惚地睡去,梦中被秦氏引着至了一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所在。
忽从山后传来歌曰: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确实秦氏抱着春梦酣睡;然而,她终还是挨不过三春,逃不掉飞花逐水流的命运!
可是,人生虽然终归是一场闲愁,但当我们还没有发现它是闲愁时,它就并不是闲愁。
所以,宝玉跟着仙姑来到“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便看到两副对联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自然,当假像掩盖真相时,真的便是假的,假的便成了真的;
然而,有终还是会变无,所以有也是没有。
本来真即假,假即真;本来有即无,无即有,只不过我们只看到有看不到无,而“有”都是假像,是无常,“无”才是有常,是真相。
恰恰我们追寻的是假像,所以宝玉随着警幻(警戒幻像,幻像即人)仙子继续进入到二层门内,看见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痴情司”,“结怨司”,“朝涕司”,“夜怨司”,“春感司”
,“秋悲司”;这便是人间“孽海情天”卦的六爻爻像,卦象便是“薄命司”。
然而,
勿用置疑人生就是自作自受,一切的一切都因你而动,你是你全部的因,也是你全部的果。
花容月貌究竟是为谁而长成那个样子,谁知道?是自己多情觅闲愁,到底春恨秋悲都是自己惹上身。
接着“薄命司”三爻三十六卦即“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正册”
卦象中我们可以探究到花容月貌为谁妍的真相。
(又副册)卦一(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解:
雪停,然而,霁月难逢;雨止,可是,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却高不过卑贱的命运。
风流灵巧招来他人的怨妒。
因毁谤而生命夭折,多情的公子徒劳地牵挂思念。
卦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解:
枉然秉持温柔和顺,白白比作似桂如兰。
本来优(男)伶(女)之有福值得羡慕,谁知道与公子无缘。
(副册)卦一(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
从根到花无不芳香,而平生的遭遇却令人神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薛蟠之妻金桂,桂字拆开,即两地孤木),便使得香魂回归了故乡(喻死亡)。
(正册)卦一(宝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
可叹宝钗的心机德行,可怜黛玉的诗书才华。
玉带(喻宝玉)在林(黛玉)中挂,金簪子(喻宝钗)被埋在雪里。
卦二(王熙凤)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出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
二十年来聪明绝顶,富丽荣华胜似宫闱。
三春时节争尽了初春的景致,等虎兕(即贾府被抄加大病)相逢野心勃勃的人生大梦归醒。
卦三(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摇。
解:
才华精明心志高,却生在末世运势偏消。
眼含清泪向江边望去,千里迢迢,此身(以后的命运)像一个梦在东风里摇荡。
卦四(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中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
富贵又怎么样,摇篮里已与父母相离。
展眼四目惨淡,湘江水去楚云飞逝(家运与婚姻两败)。
卦五(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
意欲清洁,可又何曾清洁?说心空未必真空。
可怜金玉的品质,最终还是落入了泥沼。
卦六(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昌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解:
他是中山狼,得了意便昌狂。
使金屋花柳般的姿质,一朝悬了黄粱。
卦七(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清灯古佛旁。
解:
看破三春景像不会持久,一身黑色的素服顿然改变了昔日的装束。
可怜朱户侯门的女儿,独自卧于清灯古佛旁。
卦八(李丸)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道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
平凡庸常的人偏生于末落的世代;都说她的品德才貌令人爱慕。
一顺从,二领命,到了三人便成了木头;泪眼哭向金陵,事情更悲哀。
卦九(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偏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
势运败了不要提高贵不高贵,家亡了别说是不是亲人。
因为偶然接济了刘氏,巧姐得遇了恩人。
卦十一(尤三姐)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于他人作笑谈。
解:
桃啊李呀迎着春风都结了果了,(喻曾经的风流淫逸已经带来后果)然而,到了末了谁高洁得像一盆兰花。
如冰水好(一个如冰一个似水)的良姻两相徒然地恨妒(尤三姐死,柳湘莲后悔挽惜没有娶她);白白地被人当作笑谈。
卦十二(尤二姐)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
纵然情天情海,这情身却是虚幻的;然而,两情相遇必然沉溺于淫乐。
说来不肖都从荣(荣府,兼指荣华富贵)出,造衅弄事却都在宁(宁府,兼指表面的安宁)。
至此宝玉是否有所领悟了,当然没有,他被更大的葫芦装着。
警幻仙子知其尚未觉悟,这不“群芳髓”(群芳随风散),“千红一窟”(千红一穴)都被引了出来,接着说:“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确实无可奈何天,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
然而,归宿归归宿,只要身在下尘,香(群芳髓)茶(千红一窟)酒【万艳同杯(人生万般享乐不过一杯酒)】都不可或缺。
杯子倒满了,“红楼梦十二支”
新曲上演这香消茶尽酒浓的人生悲剧。
开辟洪蒙,谁为情种?(谁是真的有情?)都只是风月(声色享乐的欲望)情浓。
趁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雪芹在这儿非常忠肯地道出了他写《红楼梦》的一番苦心;他把它叫“愚衷”,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一片痴心将很难得到真实的回应。
所以“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的悲剧一再地上演,可能永不止息。
而“留余情”,“晚韶华”,“好事终”的忠告我们是否领会了?别直到“飞鸟各投林”方想起回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