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榆臻:正安县乐俭中学彭体夫老师的心理健康辅导之路

标签:
正安奇才 |
自2013年9月起,乐俭中学的彭体夫老师就开始兼任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十余年来,已辅导师生150余人。
为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咨询技能,给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他于2014年8月自费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专业技能培训,并于2016年10月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兼任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后,他开始在所上的语文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心学生心理发展,努力为学生排难解忧。
2015年4月的一堂语文课上,他发现一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脸色潮红,眼神恍惚,情绪低落。下课后,他立即找该生了解情况,发现他长期失眠,有强烈的轻生念头与负罪感,对他的询问吞吞吐吐,心存戒备。他告诉学生:“我愿意尽力帮助你,并且对我们之间的谈话,对你的情况完全保密。”他的真诚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在以后的咨询中,他了解到学生四年前已到西南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选择性遗忘”和“焦虑症”,服药后效果不明显,一直被焦虑、失眠、负罪感等所困扰。当前正面临中考压力,病情加重,有强烈的轻生念头,还瞒着父母偷偷积攒了大量安眠药。为有效地帮助这位学生,他一边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自身的问题,一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心理疗法。先找到心结,再解开心结。很快,学生的焦虑情绪和负罪感缓解了,遗忘的事件也慢慢回忆起来,轻生念头基本消失,睡眠也基本恢复正常。但他还觉得内心深处有一种莫名的不安,时隐时现,挥之不去。彭老师又查阅了大量资料,研读了不少国外著名心理治疗专家的著作,才弄清原来学生的问题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严重的心理问题并不是找到心结、解开心结就完事——比心结更可怕的是扭曲的思维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他渐渐明白,如果不矫正学生扭曲的思维模式,他的问题就很难彻底解决。也就是说,彭老师之前对学生的帮助,只能算是心理干预,而心理干预只针对那些心理问题不太严重的效果才好,对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疗效相当有限。为进一步帮助这位学生,他又开始学习心理矫正。但学习心理矫正比心理干预要困难得多,因为这方面的专家与书籍少之又少,只能靠自己边学边用,边用边探索,逐步总结实践经验。最终,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该生通过6个月的刻苦训练逐渐痊愈。目前,该生在北京某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为学生心理排忧解难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成长。此后,他又陆续成功帮助矫正了4位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1位神经官能症患者、1位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有效帮助调解两起家庭矛盾,有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140余人,让他们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模式。
“虽然教学任务重,但我忙里偷闲,不断深入学习、思考、探索、实践,努力提升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力尽所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彭体夫老师说。
而今,彭老师仍在乐俭中学兼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正在沿着心理健康辅导之路砥砺前行,奉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