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榆臻:正安县“乡土村小,走向乡村教育振兴的未来

标签:
正安乡村教育 |
6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小学创新教育交流会在正安县小雅镇工农小学举行,来自正安县32所乡村小学的代表带着“乡土村小”三年的创新教育成果参加2023“乡土村小”“嘉年华”活动。
每个展台旁,都有各校的小解说员为嘉宾们介绍本校同学在“乡土课”上创作的作品。
这些来自大山深处农村小学的解说员,经过“乡土村小”项目的教育培养,早已没了以往缺乏见识的“山里娃”的那份自卑与扭捏,毫不怯场,流畅自信大方地向嘉宾介绍学校概况和乡土教学成果,展现了新时代乡村儿童的精神风貌。
本次展出的近700件作品,涵盖了图绘、泥塑、诗歌、立体卡纸、利用乡土材料创作的平面及立体作品、自制故事绘本等多种形式,内容涉及家乡的地形地貌、动植物、美食、名人、建筑及家谱等乡土文化。这些作品,没有老师的指导,完全是孩子们在乡土环境生活的观察、体验、理解的基础上,就近取材,发挥奇思妙想,大开脑洞,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下自主创作出的作品。每个作品无不充满童真童趣,寄托着孩子们美好的梦想,来访嘉宾无不称奇点赞。
“乡土村小”项目于2020年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田字格公益联合发起,旨在让乡村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有属于他们的好教育。通过乡土课程,拓展学生对家乡情况、农业知识、自然环境、地方文化等课外知识的了解,通过丰富多样而有趣的课外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亲近土地、热爱自然、热爱劳动、学会创造等品质,为乡村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来自正安县小雅黄渡小学的刘群老师为嘉宾们展示了一堂主题为“寻觅蜗牛的居所”的乡土教学观摩课。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后,分小组在校园内寻找蜗牛。学生通过观察完成工作任务清单。随后,拓展延伸学生对蜗牛的学习与观察,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展示“蜗牛的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乔正阳在致辞时指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田字格公益合作开展的以乡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为支撑的创新教育,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领域。我们积极探索运用创新教育手段,推动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大背景下的历史机遇和使命担当。
中央党校教授张孝德在为大家举行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讲座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而不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关于做人的教育。探索生命的质量是什么,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什么的终极追问。目前不是乡村需要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需要乡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传承需要乡村教育的复兴。他为“乡土村小”项目在贵州生根发芽非常欣慰。他认为,贵州还有大量的乡村保留、丰富的乡土文化保留,“乡土村小”项目让乡村教育活了起来,未来贵州教育大有可为。
本次“乡土村小”“嘉年华”活动受到来访嘉宾的交口称赞。来自北师大教育集团的管帅表示,这次看见在大山深处有如此生动丰富的课程体系,经历了独具特色的乡土教学,接触了洋溢着满脸幸福笑容的孩子们,这充分展示了乡村小学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振兴的未来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