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榆臻:第三届“正安好老师”评选结果揭晓

(2022-05-06 11:44:17)
标签:

正安好老师


2021年4月起,县教育局开展第三届正安好老师评选活动。五个月来,通过宣传发动、组织推荐、上报材料、进校考察、入围公示、综合评审,选出正安好老师10人。他们是正安八中的李诗瑜、正安三中的吴玲、正安一中的聂毅、正安一小的余斌、谢坝乡幼儿园的陈远明、芙蓉江中心小学的丁访媛、安场镇中心小学的骆斌斌、流渡镇白石小学的兰君、建政中学的冯光伦、正安四中的陈智勇。

让我们走近他们,认识了解一下他们吧!

 

正安八中   李诗瑜

 

李诗瑜,1998年参加工作,正高级教师,先后在瑞溪中学、正安七中、正安八中任教。他走到哪里,就把“体育人才训练基地”带到哪里。

二十年多来,他除承担体育教学、教研、管理、广播体操等工作外,开辟课外田径训练基地,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地训练学生。炎炎烈日把他晒得浑身黝黑,凛冽寒风又将他的双手和面额刮得通红。一批批农村孩子汇聚基地 ,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各地,桃李满天下。在他的悉心培育下,有17人成为国家级运动员,140余人成为省级运动员。他们在各类大赛中过关斩将,为正安长脸、为国家争光,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0余人次,二、三等奖20余人次;获省级一、二等奖200余人次;获市级一等奖100余人次,有4人代表国家队征战国际大赛,斩获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1枚。

他坚持干中学、闯中学”的理念,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发展学生个性,锤炼学生意志。潜心体育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教学成果,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体育教学专著2本,开展国家、省级课题研究,推广自身成功的教学经验,逐渐成长为业务精湛的全县体育学科带头人。建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指导年轻教师成长。获市级骨干教师、体育名师称号。

他获国家、省、市先进个人表彰二十余次,享受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正安三中    吴   

 

吴玲,女,1970年12月出生,1993年8月参加工作,英语高级教师。先后在格林中学、正安三中任教,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英语教学。

 率先垂范,打造团结奋进班级。在班级管理中,她坚持绝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的信念。严于律己,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每天清晨,她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满脸微笑,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她不厌其烦地和那些顽皮、早恋、沉迷网络的孩子谈心,开导、提醒、督促他们,他们有了进步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到自身价值。很多无可救药的孩子在她的帮助下改邪归正 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她把贫困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倍加呵护,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安心读书。所带班级多次被学校树立为榜样。

潜心钻研,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教学中,她推行师徒共进制小组化学习模式,在学生中遴选多名师傅,每位师傅辅导六七名徒弟,开展团队竞赛,每月评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早晨,她与孩子们一起朗读。下午放学后,常到校外吃一碗粉打发肚子后,到教室陪伴辅导学生。所授学科成绩长期名列全县前茅。

她多次获市县先进个人表彰、教学质量奖,获县骨干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英语技能大赛,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27人次。所带班级学生中考,6名学生在不同年度年夺得全县总分第一名。

此外,她向年轻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经常送教下乡,向边远学校教师传经送宝,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正安一中   聂 

 

  聂毅,男,汉族,39岁,2004年8月参加工作,高级教师,正安一中教科处副主任,县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中数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精心培育,重树正安教育自信。他起早贪黑,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总结反思,提炼教学经验,编写金太阳《导学案》、高中数学《核心考点》复习资料。承担多项市、县课题及校本课题研究。培优辅差双向进行,科学分析学生学科短板,因人施策,精准补短。

三年拼搏,攻坚克难,各科齐头并进。2019年,所教学生季海东、邓颖颖分别考入清华、北大,圆了正安教育三十多年清北梦。在2020年、2021年高考备考中,他承担尖端生数学辅导,向任课教师建议,推送教学资源,共同发力,相继让八名学子考上清华、北大,让更多学子考上重点大学,重新树立了正安教育的自信!

同伴互助,打造卓越教师团队。他多次获市、县教师技能大赛、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6次获市、县教育教学质量表彰,10次获市、县先进个人表彰,获市、县骨干教师及县高中数学名师称号。主讲学科教学教研讲座10余次,为年轻老师搭建学习成长平台。工作室学员参加全市教师技能大赛、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3人成长为县级骨干。团队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获省级一、二、三等奖46人。

他正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正安教育人,向着优质而美好的教育勇前行!

 

正安一小   余 

 

余斌,女,苗族,中共党员,2001年2月参加工作,高级教师。先后在瑞溪完小、正安一小工作,长期当班主任,任两个班语文教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班主任工作中,她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对学困生,她倾注满腔爱心,常交流、多鼓励,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对优生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更加超群。给贫困孩子买衣服,让学习委员帮助他们学习,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为患重病花费巨额医疗费用的孩子倡议爱心捐赠,为困境家庭雪中送炭。

潜心教学,精益求精。她坚持“充电”,常向身边的名师、经验丰富的教师讨教,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休息时间,常给后进生“加餐”,所教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同。  

2020年,她父亲住院手术,她既要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天在医院和学校之间奔走。两个月后,父亲康复,两个班的学生也考出了骄人的成绩,她瘦了十多斤。她用瘦弱的身体书写了忠孝两全的美谈。

教学中,她坚持在“读”和“写”上下功夫。一年级学完拼音后,她要求学生拼读绘本,每天读5到30分钟,从一个个零散的小故事到整本书阅读,从分享阅读感想到好书推荐,从摘抄词语到积累段落,从写一句话日记到作文,循序渐进,孩子们的语文兴趣倍增。

同时,她参与省级课题研究,主持市级课题研究,多次在各级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多次获教学质量奖、学生指导奖,多次获市县先进个人表彰,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

 

谢坝乡幼儿园    陈远明

 

陈远明,男,仡佬族,1966年10月出生,1986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先后在谢坝马南完小、谢坝完小、谢坝乡幼儿园任教,现任谢坝幼儿园副园长。

在马南工作期间,校舍年久失修,木板脱落,他经常用钉子加固。一次突降大雨房顶漏水,他爬上屋顶检瓦,跌了下来,左手被摔骨折,但他无怨无悔。学校新建后,没有经费绿化校园,一片荒芜。他利用周末、寒暑假上山挖桂花、红豆杉、楠木、蒙子和果树移栽校园。校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清香四溢。

2013年,他调谢坝幼儿园后,全身心的投入环创工作,让幼儿回归自然。在内外墙上绘制憨态可掬的简笔画、卡通画;打造“戏水池”,满足孩子玩水的天性;用竹子建造荡桥、独木桥、攀爬架、秋千、跷跷板、小竹楼、隧道,搭建遮阴的葡萄架、猕猴桃架,建设生活体验区、种植区、声音体验区、养殖区、蘑菇房等乐乐园,让孩子们在这里钻、爬、吊、跳,游戏、体验;打造表演区,内设小舞台,陈列各种乐器、表演服饰等;打造绘画、粘贴、剪纸、泥塑等美工区,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前来检查工作的省市幼教专家、幼儿园园长每次观摩幼儿园环创后,无不翘起大拇指,认为这是农村幼儿园就地取材打造室外环境的典范。

此外,他带领教师利用本土材料和废旧材料自制许多玩教具。

2018年,幼儿园成功举办全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材料本土化”观摩交流活动。2019年,幼儿园成功申创市级示范幼儿园,2021年通过复评。

 

芙蓉江中心小学  丁访媛

 

丁访媛,女,1980年11月出生,1999年8月参加工作,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一直在芙蓉江中心小学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数学教学。

爱心浇灌,开启孩子希望之窗。面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她十分怜惜,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她坚持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信念,用赏识代替挑剔,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与潜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欣赏的愉悦;用希望代替指责,用鼓励代替惩罚,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真切的关爱。她的爱,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命运,为困境中的孩子开启了希望之窗。

潜心教学,打造卓越实战课堂。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她不偏信不偏爱,对德困生学困生,她不冷淡不歧视,对随班就读学生,她耐心帮助、巧妙引导,帮助他们重塑自信,走出低谷。不让经验羁绊脚步,积极参与课改,努力学习,更新理念,不断储备知识,课后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力求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活泼、横生妙趣。所带班级成绩连年优异,多次获全县教学质量奖,多次获县、镇先进个人表彰。

柔弱双肩,独立挑起家庭重担。丈夫因无法承受双亲相继离世的悲痛,精神被摧垮,患上精神分裂症。她每天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后,回家辅助丈夫治疗,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此外,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赡养娘家年迈体弱的父母。她命运多舛,从不自暴自弃。压力巨大,却从不低头,她用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与生活的苦难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安场镇光明小学   骆斌斌

 

骆斌斌,男,汉族,1987年7月出生于浙江杭州,2009年告别繁华的故乡,走上了正安贫困山区的三尺讲台。

一个个学习吃力、少言寡语的留守儿童在他的关爱下,开朗活泼起来,成绩逐步提高。学生请假,他无论多忙,也要补齐落下的课程,学生生病不能到校,他送教上门,直到学生病愈返校。他力尽所能,解决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困难,自掏腰包1.5万余元,以奖励的方式给学生购买学习用具、课外书籍、学习资料。不计回报的付出,源于对教育无限的忠诚与挚爱!

每次接手调皮捣蛋的垮杆班级,都会密集家访,深入调研,找准症结,纠正孩子们的陋习恶习,让班级焕发生机,迸发活力,成为全镇班级的典范,创造了后进班级转化的奇迹。

教学中,将枯燥的课本知识深度融入生活,化抽象为形象,用生活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运用中理解掌握知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提升。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独立编写数学自主学习练习册全县推广,获一至好评。因材施教,培优辅差双管齐下。分层布置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又让中等生、后进生跟得走。一个个成绩挂末的班级,一路赶超逆袭,奔向全县前列。

面对到校寻衅滋事的邪恶势力,他勇于斗争,维护了学校声誉和教师的尊严,守护了正义。

他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决不让一个孩子放弃梦想,决不让一个孩子失去信心!

 

流渡镇白石小学   兰 

 

 兰君,男,汉族,1986年9月出生,2007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先后在市坪乡卫星、粗石,流渡镇村台、白石等小学任教,现任白石完小校长。

当学生爱戴家长赞赏的老师。他深钻教学业务,利用网络平台、动画教学、小组合作、课外实践、学生当老师等方式教学,课堂灵动,意趣盎然,深受孩子们喜爱。任村台小学校长时,教师紧缺,他担任班主任和两个年级的教学,每周28节课,毅然放弃了重庆培训“充电”的机会。教学成绩长期名列全镇前茅,成为学科带头人,五次获县、镇先进个人表彰。

当领导放心社会满意的校长。学校严重缺水,他每天驾驶长安车,从流渡街上自家装水沿着坑坑凼凼的道路运往学校,让孩子们吃上营养午餐。几个月下来,轮胎磨坏四个。此后,他多方奔走,带领全校教师和附近村民寻找水原、挖沟埋管,彻底解决学校饮水困难。

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累计捐赠150余万元,改造学生食堂、修建餐厅、美化教室,硬化操场、修建门卫室、更换电脑打印机、购买音响设备、更换铝合金窗户、添置体育器材、购买师生校服,解决临聘代课教师待遇,每年设立1万元教育教学质量奖,持续资助困境儿童生活费,打造“感恩教育”主题文化墙……

学校就是家,校长是义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排查维修水管、改造安装电路、粉刷墙壁、维修电脑、疏通厕所等,无不亲自上阵,为学校节约开支。常为学校运送课本、劳动工具、教学器材,从未要过一分报酬。学校操场严重积水,他带领教师周末加班凿出排水沟,保障师生安全。每天,当他最后一个离开校时,他都要检查班班通电源、门窗、水龙头是否关好。

教学任务繁重,他不得不肩负起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和两个年级数学教学的任务。

 

建政中学  冯光伦

 

冯光伦,男,仡佬族,1981年出生,2004年3月参加工作,长期在建政中学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学。

面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差的易地扶贫搬迁孩子,曾经窘迫困顿的生活,让他们内心封闭、敏感、脆弱,作为班主任,他用鼓励和表扬代替责备和批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他多方奔走联系爱心人士,资助了七个贫困学生的生活费。

疫情期间,有个女生因为家庭突发事件导致心理极度恐惧,整天闭门不出,不见任何人,父母无计可施。冯老师每天挤出四小时来陪伴她,后又组织同学轮流和她一起散步谈心。一个多月的陪伴和疏导,让她回归正常生活,走进了课堂。

他把爱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让一颗颗惶惶不安的心有了停泊的港湾。他在每个孩子心中播下阳光的种子,孩子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面对语文、数学两科各有2人及格,没有一个双科及格的进校成绩,他没有退却,他用无私的爱去唤醒孩子们心中的渴求,激发孩子们的动力。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陪伴和坚持,33人考入高中,创造了建政中学办学的奇迹。

他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他多次获县教学质量奖,县、校先进个人表彰。

爱无止境,他正在让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享受着最温情的教育。

 

正安四中   陈智勇

 

陈智勇,男,1974年4月出生,1997年参加工作,正安四中体育高级教师。因身患甲亢病多年,身体不佳,但他依旧肩挑重担。

深钻教学,课堂绽放异彩。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训练目标,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学会团结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磨砺咬牙坚持、奋力拼搏、战胜自我的品质。一批批学生养成强身健体坚持锻炼的习惯。周末或者寒暑假,他义务训练体育特长生,为上级体育运动学校输送体育苗子。

临危受命,收拾涣散班级。接手烂摊子,逐户家访,摸清每一个生的家庭情况、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动向。每天第一个进校,在晨曦中迎接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一起读书。下晚自习后,在教室陪伴和辅导学生,直到熄灯钟响起,才最后一个离校返家。

学生打架、恋爱、玩游戏等违纪行为,不指责、不埋怨,和学生推心置腹谈心,分析利弊得失,让他们迷途知返;帮助困境学生解决困难,树立信心。班级迸发出蓬勃生机!

挖掘潜能,激发学生动力。他竭尽所能,透过平凡的小事,捕捉学生的进步,唤起学生的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的价值,吸取前进的力量。全班各科成绩迅速飙升,成为班级管理的典范。

疲劳成疾,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却不听医生劝阻,仍然负重前行。妻子患甲状腺癌,既要照顾病人,又不耽误学生,整天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奔走,却无怨无悔。与同事分享班级管理和育人经验,帮助年轻教师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