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及后四十回的丢失(5)
(2022-05-02 09:09:55)
由于此文篇幅太长,故列出小标题,共阅者参考。
1、初稿的形成
2、原稿较大的一次改写
3、书稿被带出皇宫
4、书稿在社会上初传
5、曹雪芹披阅、增删《红楼梦》,并分回、撰目。
6、脂砚斋抄阅重评《石头记》的时间
7、己卯本、庚辰本的抄写及成书时间
8、后四十回书稿的丢失
正文
5、曹雪芹披阅、增删《红楼梦》,并分回、撰目。
乾隆十一年,农历丙寅年,二十三岁的曹雪芹从“右翼宗学”毕业(其证据可参见拙文《脂砚斋所说的“壬午除夕,芹为泪尽而逝”,与芳卿说的“乩诼玄羊重尅伤”,两者可相互印证)。其在家无事,脂砚斋便委托曹雪芹“整理”《红楼梦》手稿。
此时,曹雪芹的姑表哥福彭任正白旗都统,驻军于北京西郊。曹雪芹便投奔其表哥也住进西郊,这恰与“曹雪芹故居题壁诗”落款的“丙寅”两字相合。曹雪芹在西郊也许是边侯职(或已任职)边改书。可惜的是,曹雪芹到达西郊的两年之后,其表哥福彭于乾隆十三年病逝。福彭病逝后,曹雪芹也许就衣食无着了;这也许就是曹雪芹后来贫困的主要原因。
曹雪芹批阅、增删《红楼梦》,大约用了十年时间;确切地说,应该是八年多的时间。即: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九年(实际上,至乾隆十九年也没有改写完)。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福彭病逝后,曹雪芹才开始改写《红楼梦》。曹雪芹在批阅增删的同时,也编纂了目录,分出了章回,并题写书名为《金陵十二钗》;还题了一首诗,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改写过程中,脂砚斋(包括畸笏叟等)是随时批阅,随时提出改写意见。“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内容的删除,应该就发生在此时。需要说明的是,“脂砚斋一评石头记”的时间,应该是从胤礽病逝之后,到“脂砚斋甲戌抄阅重评”这段时间。
1、初稿的形成
2、原稿较大的一次改写
3、书稿被带出皇宫
4、书稿在社会上初传
5、曹雪芹披阅、增删《红楼梦》,并分回、撰目。
6、脂砚斋抄阅重评《石头记》的时间
7、己卯本、庚辰本的抄写及成书时间
8、后四十回书稿的丢失
注: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9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4月版。
1971年,在北京海淀区正白旗村39号老屋的西屋墙壁上发现了“题壁诗”,其下有落款“丙寅”。经专家鉴定其诗为曹雪芹所作。可参见李强撰《做不完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香山正白旗》。
1971年,在北京海淀区正白旗村39号老屋的西屋墙壁上发现了“题壁诗”,其下有落款“丙寅”。经专家鉴定其诗为曹雪芹所作。可参见李强撰《做不完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香山正白旗》。
后一篇:《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