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唱起这首《葬花吟》
(2023-04-28 09:00: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学鉴赏 |
当我唱起这首《葬花吟》
每次听这首歌,都会想起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在花树下悲泣的样子。眼泪与花瓣一同簌簌落下。梁衡先生将李清照称作“乱世中的美神”,愚以为黛玉更像美神,或者说她就是美神。
黛玉小性,喜欢拈酸吃醋。黛玉骄傲,看别人都写完了才一挥而就,“掷与众人”。黛玉爱开玩笑,喊袭人“好嫂子”。黛玉甚至在紫鹃忙着让薛姨妈给宝玉和黛玉保媒时骂紫鹃“小蹄子”,但黛玉依然是我心目中最美的《红楼》女子。
不用说她在宝玉眼中“姣花照水”的容颜,不用说她在薛蟠眼中“风流宛转”的气质,更不用说她的绝世才华,仅凭活得够真这一点,她就比背负着一心想振兴薛家重任的宝钗、一心想突破庶出名号的探春要美了。
想到黛玉,总会想到潇湘馆泪迹斑斑的竹子和满地的苍苔,想到勾她写出《秋窗风雨夕》的那扇秋窗,想到宝玉挨打后丫鬟们为她晒的那方锦帕,想到像她一样叹气的那只鹦哥,更会想到她所扶的花锄四周那簌簌的落花。
滴翠亭杨妃扑彩蝶,宝钗热爱着生命;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悲悯着生命。女人如花花似梦,黛玉,这朵《红楼梦》中最美的女人花早早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她感伤落花,也在感伤自己。天尽头,可有那样一个香丘?可以质本洁来还洁去。我心疼黛玉,不想让她这样活,可这就是她。
黛玉哭泣,宝玉也已“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宝玉悲悯落花,黛玉亦悲悯落花,宝黛之所以是生死知己,从对花朵的态度便可看出。宝玉想的是黛玉如此美丽,却终究无处寻觅,宝钗、香菱、袭人也都是如此,而自己也不知将身在何处,而这园子、花朵、柳树,也不知将姓甚名谁,只要是红尘中人,谁也无法逃出这尘网,这宿命。也难怪他最终会看破红尘,萧然出家。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是全书最工整也最悲伤的回目。此章,读一次,便流泪一次。林黛玉去世的时候只有17岁。2007年,陈晓旭也走了,终年44岁。当年听闻她离世的消息,我难过了很久。
《葬花吟》是一首滴着血泪的挽歌。都说情深不寿,但人活这一遭,如果都没有深情的爱过一次,又有什么趣味呢?我并不稀罕天上的神话,我只想要人间的幸福。
满园的落花,都是黛玉的心事,这心事黛玉知道,宝玉也知道,人生能有一个这样的异性知己是一件多么难能的事,因为难能,所以才如此可贵。可是,他们最终却一个早早离世,一个飘然远走。果然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枉自嗟,一个是空牵挂。
泪眼问花花不语呀,乱红飞过那秋千去。当我唱起这首《葬花吟》,心底的悲伤将我紧紧攫住。人生为什么要这样苦呀?深情的爱,无法得到成全;盛放的花,注定走向凋零。
花落人亡两不知,好像一切都没有开始过,好像相对无情,亦相对无言。可是分明是那样深情呀,分明那心里有着千言万语。
原来人生,最终是一场叹息。
202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