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具强迫症特质的语言艺术

(2022-10-05 14:13:25)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
最具强迫症特质的语言艺术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最具强迫症特质的语言艺术。

我国记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期,“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对联一般都是仄起平收的,也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一二声。三国时这副对联中“字”为三声,“秋”为一声,这样读起来就可以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合乎音韵美。对联也叫楹联,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车万育所著《声律启蒙》,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比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再比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读来满口生香,怎一个雅字了得!

对联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生两仪”的思维本质是相通的,都是用阴阳二元视角去把握事物。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也就是一字一音,较其他民族的语言而言,更有利于实现对称。从听觉角度来说,比如我们的“黑”与“白”都是一字一顿,而英文的“black”与“write”则分别停顿了三次和两次。再从视觉角度来说,无论结构多么复杂的汉字,一个字就是一个字,而英语则是多个字母构成一个词,有长有短,所以我们的对联形成书面以后也是两两对称,极具美感。而大部分其他民族的语言则不能达到这一效果。总而言之,在对联这个艺术领域,华夏儿女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虽说三国时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联,但早在先秦时期孔子的语录中就已经有了对联的影子,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就是相当标准的一副对联。而到了唐代杜甫那里,他律诗中的经典对联就更多了,比如写秋景的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国的优秀对联实在太多了,我选五副特别喜欢的与大家分享。

第一副:踏破磊桥三块石,推开出路两重山。

这是一副拆字联,妙就妙在它不仅将“磊”与“出”两个字拆开,还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踏破石,推开山,这样才能有所出路。而且“石”与“山”还具备构成上的关联性,严丝合缝,真是妙极!读起来还自信满满,霸气侧漏!有趣的拆字联有很多,比如“鸿是江边鸟,蚕是天下虫”。鸟逐浪踏波,虫纵横天下,非常有趣。比如“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上下联各拆了两个字,难度颇大。将“仙”拆成“山人”更是形神兼备。再比如“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亏古人能想得出,但飘雨与切瓜放一起总感觉不甚协调,不及“踏破磊桥”这一联的妙趣天成。

第二副:二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鸣,笛清怎比箫和?

这是一副谐音联,上联说的是鲁肃不如樊哙,下联对的是狄青怎比萧何。上联是一文一武,下联是一武一文。上下联也构成一个完整的情境。舟行水上,管弦齐奏,还甚是风雅。高力士和李白对骂。高力士: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李白: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骂得确实很痛快。纪晓岚临死前给儿子出上联“莲(怜)子心中苦”,儿子在悲痛之中对不上来。纪晓岚自己对道:“梨(离)儿腹内酸”。把一个老父亲对孩子以及对人世的留恋之情表达了出来。但这两副对联既不及“二舟并行”这一联信息量大,更不及它的风雅。

第三副: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这是一副重字联,也就是一个字在对联中反复出现。比如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非常生活。再比如“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雨雨风风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又特别浪漫。我们再来看“松下围棋”这一联,上联是苏东坡出的,当时他和黄庭坚正在下围棋。他的上联中“松”、“棋”、“子”三个字各出现了两次,很具有挑战性。对对子这件事不仅需要敏捷的才思,更要有观察生活的一双慧眼。黄庭坚沉吟良久,后来他发现有人在柳荫中垂钓,于是下联脱口而出。“柳”、“钓”、“丝”三个字也各出现了两次。一“落”一“悬”极为工整,仔细品味,围棋和垂钓又都是既悠然又专注之事。堪称千古绝对。

第四副:一叶孤舟,坐二三个墨客,启用四浆五帆,经过六滩七弯,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年一定要中。

这是一副数字联,当时明代大才子、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徐渭赶考迟到,那时候可不是喊个报告就能进去那么简单。主考官给徐渭出了这个含数字从一到十的上联,对得出方能进去考试。徐渭略加思索,对了这个含数字从十到一的下联。如愿进去考试,并顺利考中。成都武侯祠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德操的对联也非常好。“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但不及徐渭这一副那么机智有趣。

第五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是一副顶针联,形容的是弥勒佛。你要没见过这副对联,一定想不到敢情这胖胖的肚子是用来包容万事的,这憨憨的笑容是用来冷对世人的。也就是说既有包容心,又有判断力。让人感觉既大气通透又冷峻犀利,反过来理解也可以——既冷峻犀利又大气通透。佛能包容也善包容,但佛是看得清善恶美丑的,因为佛比平凡人有着更明亮的眼睛。我认为这副对联是对肚腩和爱笑这两个特点最具智慧的解读,没有之一。与它相比,“龙怒卷风风卷浪,月光射水水射天”这种纯写景的对联,和“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这种带有一定生活情境的对联,就差得太远了。且柳条穿鱼也感觉有些残忍。好对联应该和好文章一样,最重要的不是遣词造句的能力,而是对生活的深度思考与对人生的有情观照。

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对人的文字排列组合能力要求极高,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应,境界要相合,音韵要相谐。但也正因其这种强迫症特质,对联激发与锤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才思。

适当强迫自己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越是具备挑战性,就越是可以催发智慧,就越是可以出现精品,甚至出现艺术品,这是天道。

对联如此,万事皆然。

2022.1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