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老师
(2022-09-15 10:50:56)
标签:
情感 |
分类: 你也在这里 |
我的高中老师
高中,我想感谢三位老师。
第一位是教历史的强发旺老师,通过听他的课,我知道了什么叫有深度。知道了真正对学生负责的老师应该是用教材教,把教材承载的育人使命完成,而不是单纯教教材,只为去谋得一个更高的分数。虽然育人使命与高考分数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张晓风在其《开卷与掩卷》一文中写道:“当今之世,讲杜甫《兵车行》讲到哽咽泪下难以为继的老师,恐怕多少会让学生看扁吧?”我不管别的同学怎样,反正我不会看扁,而且会特别尊重这样的老师,因为他进入了自己的授课情境,与那段历史同喜同悲。强老师讲到南京大屠杀,痛苦与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两手拄着讲桌,用力抿着上嘴唇,他一字一顿地说:“那么一个小娃娃,被日本人用刺刀挑起来……”他说:“我不是在煽动民族仇恨,我只是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因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他说:“我不可能不恨那些日本人,虽然我知道那只是一群人形动物。”他的神情,他的话语,令我久久为之动容。后来我读过一本《让历史告诉未来》,再去回味他的话,便有了更深的感触。
张晓风的《开卷与掩卷》中还有一段话:“有道题目要求详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他匆匆写了两行,忍不住,便掷下试卷,急奔到校园中去痛哭。那一天,他的历史考卷当然是不及格的,但当天其他考卷和成绩漂亮的同学能和他比历史感吗?”强老师,是一个能给我带来强烈历史感的老师,也是他,让我坚定了文理分科时选文。
永远忘不了他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的那句话:“我敢说,我们经历的每一天都是历史,但肯定不是其他学科。”有思想,很霸气,无可争辩。这是我听过的最棒的学科推介词,没有之一。
第二位是教数学的张艳如老师。作家马德说:“你给生活意境,生活才能给你风景。你风声鹤唳,生活也只好四面楚歌。”高中,我的语文非常好,作文经常让老师当范文来读。写的一些随笔什么的同学们也经常借去看,但数学就傻眼了。我的数学经常是五六十分,当时我觉得自己脑袋里应该根本就没有数学这根弦。看着那些数学动辄就考一百二三的同学,我觉得人家脑袋上都有五彩光环。看到人家在数学试卷上奋笔疾书,我就羡慕嫉妒恨地想去撞墙。有一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选择题不会的就一个个把选项代进去看哪个对,每道大题都写了“解”和“设”)才考了63分,一位兄弟都考了128分还顿足捶胸愤愤不平地说自己又犯了低级错误,那一刻,我差点压抑不住自己想犯罪的心。我那时常常想老天是不是为了向我证明人活着确实不容易,所以才发明了数学呢。在我面对数学风声鹤唳,在我的求学生活四面楚歌之时,戴着大大的黑边眼镜长相就非常数学的张艳如老师向我走来。
那是一堂数学自习辅导课,也是改变我命运的一堂自习课。我打算好好问老师一次题。以前我要么选择性回避,要么就是浅尝辄止没弄懂也装懂,只求个心理安慰。所以我跟数学老师的关系就是她不在意我,我也不稀罕她。但这次我想放下所有心理包袱,好好问次题。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再学不会数学,上大学就甭想了,趁早回家修理地球去。老师走过来了,那天她穿的是一件中规中矩的粉色的西服外套,她走在教室过道里,左看右看,看同学们做题情况,也看有无人问她问题。但她一定想不到我会站起来。我站起来了,我说:“老师,我问道题。”她有些诧异,但还是站住说:“嗯。”我把那道题指给她看,她只扫了一眼就怪声怪调地说:“这题我哪会耶?”然后就用她厚厚的眼镜片后的大眼睛看着我。也是,那道题是整张试卷中非常简单的一道考察二面角的题,老师当天上课时还刚刚讲过。但我确实不会。我知道老师是恨铁不成钢,不过钢本来就不是恨成的。我摸着头做不好意思状,然后痛心疾首地希望老师谅解,目的只有一个:老师你给我再讲一遍吧。数学老师叹口气,只得把我这匹死马当活马再医一回。她讲得很细致,讲完后问我:“听懂没?”我说:“老师,我说实话,我还是没有完全听懂,有几步卡住了。”她有些烦,但看我诚恳的样子,就叹了口气说:“没事儿,你告诉我哪里卡住了?”我跟她说了之后,她又给我讲了一遍,而且讲到每一步都会问我是不是懂了。讲完后她问我会了没有。我说:“老师,您别生气昂,我觉得我听得很明白,但我还是怕自己一坐下就不会了,因为以前有过这种情况。所以老师,我给您讲一遍行么?您看对不对?”这次她一点儿都没烦,而是展颜一笑说:“行!”那难得的笑容把我吓一跳。我讲了一遍,老师又给我纠正了一些不太顺的地方。就这样,那道题,我算彻底弄懂了。那种把一道腻歪自己很久的题弄懂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美妙到我想立刻找几道二面角的题做一做。
后来,我几乎在每堂数学辅导课上都会问她题,一问就是好半天,她看我把题分成了五星、四星和三星问我啥意思,我说五星的就是特别难的,弄懂了三星四星的再问。后来她说:“你总这样问问题,其他同学就基本上问不成了,这样吧,你每天上午大课间到办公室来问我,我等着你。”从那以后,我就每天上午大课间去办公室找她问问题。张老师也习惯性地在那里等我。记得有一次因为别的事儿我没去成,晚上的数学辅导课上她走过来问我:“今天怎么没去耶?”我当时那个感动劲儿与骄傲劲儿就甭提了。因为,我用我的努力征服了我的老师呀。然后,我的数学就也能考120多分了。
你给生活意境,生活就能给你风景。通过跟张艳如老师学数学我知道,没有老师会看不起要求上进且执着求知的学生。尊重,要靠自己去赢得。
第三位是教语文的任常友老师。我一直觉得教语文和教历史的老师相对于其他学科老师而言,更应该是把职业当事业的老师,因为驾驭这两个学科需要足够的热爱;应该有更高的将感性与理性完美融合的能力,因为既有知识性又有人文性;还应该有更丰厚的积淀,因为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历史太丰厚了。语文任老师,无疑符合以上三点。
他真的喜欢语文,表现在喜欢读书,表现在讲课讲到妙处会摇头晃脑,颇有夫子风范。
他读了《文化苦旅》里的《道士塔》,激动得不行,赶紧与我们分享。他读到余秋雨先生拦下车队却无处可去时表情沉痛,读到“大哭一场”时也泫然欲泣。
他讲《林黛玉进贾府》,曲尽其妙。他讲得绘声绘色,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我那时候经常写东西,学校小超市里卖的两块钱一个的那种笔记本,我每周就用完一个。我虽各方面省吃俭用,唯独在写作上惯着自己。高三那年,我曾利用一个月的课余时间写了一篇《校园脸谱》,里面写了形形色色的学生,得有四万多字。我交给任老师,请他给我一些指点,他欣然应允。一个星期后,本子发了下来。里面夹了好多张小纸条,纸条上都是他工工整整的点评和建议。原来他是不想在我的本子上做眉批。当我想到这一层的时候,眼眶就有些发热。
最后一张纸条上写着“看着这些文章,我很为你高兴。坚持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你却乐在其中。你真的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见地的孩子。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是高考,等上了大学再写吧”。我听了老师的话。
他脾气特别好,所以一些调皮的学生不服管教,甚至有时会在他的课上睡觉。有一次他按照座位提问,问到最后一桌时那人在睡觉,他就笑了笑说:“看来是昨晚没休息好,下一名同学吧。”可是他的好脾气并不能为他换来应有的尊重。一些调皮的学生在背地里笑话他的迂。每次听到他们对任老师的议论与嘲讽,我都会选择走开,独自为老师心痛。
李汉荣在其《野地》中写道:“贴近哪一种生命,都觉得它们很美丽,也很苦涩。”在其《蓑衣》中写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去堵一些口子,有时,要冒着可怕的风雨。”那么,在我看来美丽的任老师心里那苦涩的口子,他是怎么去堵的呢?
听说强老师去了辛集教书,张老师还在深州从教,只是不知道离开的任老师去了哪里。
席慕蓉说:“河川平缓,岁月无惊,呼唤所不及之处,如今都成风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自己能改变的事情其实很少很少。但愿我的老师们都好好儿的,我能为他们做的,也只有这么多。
202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