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是数语也动人之忙趁东风放纸鸢

(2022-03-17 09:43:36)
标签:

文化

分类: 任是数语也动人

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我一直觉得,相对于一些只能活短短几个月或几天的小生灵而言,人类最了不起的幸福之一就是能感知四季的交替。从气温上来说,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从农时上来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从典型景物上来说,春花夏蝉秋月冬雪。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又可以对应一个人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在这四季之中,春天给人的感觉最美好也最温馨,因为它在冬天之后。我想,如果没有冬季的寒风凛冽万物凋零,我们一定不会如此深情地呼唤与喜爱春天。
青草在地,努力生长;黄莺在天,自由飞翔。既色彩映衬,又俯仰结合。青草与黄莺本是很平常的景物,但因两个动词“长”与“飞”合力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便使这景物自带一股神韵。“飞”的繁体字是“飛”,简化之后虽然看不出升空的意思,但“飞”还是可以给人一种翅膀扇动,穿越苍穹之感,而且较其繁体更显轻灵飘逸。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几乎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灵魂与气场。很多文字一看就可以立刻调动人的想象,虽然可能只有潜意识里短短的零点零几秒,但会心之感与审美愉悦已经产生。这就是读中国诗的幸福之处。
草长莺飞,正是二月,也就是仲春,三月就是暮春了。所以才有《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描写。《与陈伯之书》中的春天浓烈热闹甚至说喧闹,而《村居》中的春天则淡雅安静得多。你看那河岸边杨柳的枝条,如少女纤细的手臂拂过河堤。一个“拂”字,将杨柳的嫩枝人格化,既可体现杨柳枝条的柔顺,还能看出杨柳对河堤的柔情。迟子建曾写道:“我不知道树是否与人一样也有五官。如果它没有耳朵,怎么会在风掠过它的枝丫时制造出美妙绝伦的沙沙声?如果它没有鼻子,又怎么会过滤出如此动人的香气?我相信树还有舌头,它能品尝朝露细雨。那么树的眼睛呢?它也一定在树身闪烁,领略着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是的,我相信树什么都能感知得到,只是它什么都不说。春天太美好了,春天太温柔了,水泽草木中升腾的水汽如烟如雾,那杨柳树就像被这美好而温柔的春天灌醉了一般,在水汽烟雾中久久回不过神来。物尚如此,何况是人呢?
青草、黄莺、绿柳、春烟。淡淡的,暖暖的,柔柔的,美美的。大自然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你愿不愿意去看,去品,全看个人的意愿与造化。
杨柳拂堤,那是因为有风吹来。读诗,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揣摩诗句背后的信息,如此才能将一首浓缩到极致的小诗丰富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世界。学堂的儿童们放学了,奔回各自的家中。他们像一个个花骨朵在春天里尽情开放,像一只只雏鸟在春天里恣意飞翔,像一条条小溪在春天里欢快流淌,像一首首歌谣在春天里幸福唱响。说“归来早”不说“早归来”,一是考虑韵律,二是强调这个“早”字。他们为什么不在学校里继续和小伙伴儿们嬉戏玩耍而是早早归来呢?因为他们有更开心快乐的事儿要做。你看,他们放下书包从家里跑出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擎着一只纸鸢。东风解意,不疾不缓。他们纷纷放飞手中的“蝴蝶”、“燕子”或者“蜻蜓”,奋力奔跑,并时不时回头望向天空,然后回过头来继续奔跑,带着兴奋的欢笑。
李娟说:“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像个秘密一样。”古龙说:“每个年轻人都是诗,因为他们有不曾污染的心灵。”秘密也好,诗歌也罢。孩子的快乐总是那样简单而又纯粹,至于为什么那么快乐,可能连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其实有什么必要说上来呢?快乐就是快乐,无关其他,这是孩子的逻辑,也是快乐的真谛。
《村居》前两句写景,淡雅温柔;后两句写人,清新欢快。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极为熨帖的审美享受。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个“忙”字,写出了儿童们的争先恐后。在这美好而短暂的季节里,请不要再皱紧你的眉头。
2022.3.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