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涯随想(二十八)年轻人,你不是叛逆,只是不懂事而已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生涯随想 |
百度百科上对“叛逆”是这样解释的: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叛逆分为健康的叛逆和不健康的叛逆。健康的叛逆体现为个体意识的觉醒,也就是不盲从;而不健康的叛逆则体现为价值体系的错乱,也就是对着干。
对着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感对的,比如认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太假。一类是认同错的,比如觉得敢跟老师叫板是一种英勇的行为。
我是上世纪82年生人,从小到大,我也没听说过“叛逆”这个词,倒是在本世纪06年参加教育工作接触越来越多的家长后,对这个词越来越熟悉,熟悉到难以置信。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时代的进步”。
青少年叛逆在学校在家庭都可能出现,尤其在家庭中,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觉得家长让自己不爽。有的孩子拒绝跟父母沟通,常常锁着门度日;有的孩子只要家长一问学习的事就烦,特别爱跟父母发火尤其跟母亲,好像面对的不是自己的老妈而是老妈子。
家长觉得孩子处于叛逆期,孩子也觉得自己处于叛逆期,其实这些所作所为哪里是什么叛逆,只是不懂事而已。
首先说拒绝跟家长沟通的这类人。他们拒绝沟通,但不拒绝食物,更不拒绝金钱。貌似强悍,其实没种。真要烦父母到这种程度,就不要享受他们提供的任何资源。人们都有的恨屋及乌的正常反应都没有么?心安理得享受着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却理直气壮剥夺父母教育自己的权利。这种单边政策是霸权主义的体现。问题是,你连独立生存的能力都没有,哪里来的这份霸权主义的底气呀?你的底气无非是家长不可能不抚养你。你的冷暴力之所以能实施,也只是因为谁更爱对方多一点,谁就更软弱更妥协罢了。
再说只要家长一问学习的事就烦这种人。他们不敢面对自己,也拒绝在家长的督促或提醒下去面对自己。也就是说自己是懒蛋怂包,但又不愿意让别人把这件事说穿,扛着一份似有实无的自尊死硬到底。没能耐,还窝里横。谁让你在乎我的前途命运呢?你在乎我就拿“你再唠叨我就不上学了”来要挟你。
拒绝沟通却不拒绝抚养的人怯懦,自欺欺人却死硬到底的人虚伪。年轻人,你不是叛逆,只是不懂事而已。
“板车女孩”黄凤6岁时,他的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风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弃!16岁的她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就没事了。
“扫地少年”袁德旗5岁时,妈妈病逝,爸爸入狱。从此小德旗就和奶奶、身患重病的爷爷相依为命,也就是从那时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小德旗每天凌晨就要从被窝里钻出来,和奶奶一起扫马路,这一扫就是6年。
……
翻一翻历届“最美孝心少年”的事例,我发现里面没有一个孩子是叛逆的,他们都懂得感恩,并足够坚强。感恩则心态阳光,坚强则无畏困难。越阳光就越无畏困难,越无畏困难就越阳光。于是我想,为何有些孩子拥有的越少,反而越懂得感恩,心态阳光;为何有的孩子拥有的越多,反而越不懂感恩,满腹戾气呢?这里面固然有某些家长的过度干预或放任自流的因素在里面。但主要还是因为一切来得太容易太理所当然了吧。
因为太容易,所以不知珍惜;因为理所当然,所以不懂感恩。
浙江台州的付学朋因车祸失去呼吸能力,他的父母自制呼吸气囊为儿子续命。每分钟捏18次,一年捏960万次,老两口轮流操作,日夜不停。因为只要停下来,孩子就会没命。一年过后,父亲付敏足的头发基本上全白了。小他十岁的妻子王学芹双手指关节异常肿大,总是弯曲着,已经无法伸直。他们这样操作了三年,直到付学朋姐夫设计了一个装置,才有所缓解,但老两口怕村里突然停电,烧柴油又烧不起,所以还是经常手动操作。从06年到今天,付学朋还在父母的关怀下活着。两位老人已经坚持了14年。他们依然憧憬着有一天儿子能像从前那样自由地行走和呼吸,能清脆地唤他们一声“爸爸,妈妈”。
年轻人,请想一想,付学朋这样的人会叛逆么?
我相信,任何一个家庭,如果碰到了类似的事,做父母的也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断气。他们一定拼尽所能为孩子续命,努力到无能为力,至死方休。
所以,年轻人,不要用冷暴力去对待生你养你并一定会拼尽全力爱你护你的父母,听一听他们说些什么。说得对就照做,说得不对也请耐心听完。听完后试着跟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父母不采纳,也一定要明白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是这个世上与你最亲的人。最亲不过父母,最近不过夫妻。一定不要伤害你最亲的人。在此也奉劝各位家长,一定不要事事包办,剥夺孩子自我成长与勇于担责的空间。
我想对所有家长说:如果真爱孩子,就多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我想对所有孩子说:如果真爱父母,就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把最臭的脾气给家人,是常被忽视的恐怖主义;把最美的笑容给家人,是门槛最低的浪漫主义。
人生苦短,相逢良难。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组成最小最亲密的命运共同体,是神的旨意。让我们选择珍惜,并小心翼翼。不然,就是跟神作对。
2020.3.23
前一篇:家乡谣之岁月
后一篇:细品《水浒》之不要太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