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 |
分类: 任是数语也动人 |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寒山
寒山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是贞观(一说大历)时代的诗僧,他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此诗为其中一首。
首联“杳杳”二字写出山道的寂寞幽暗。“落落”二字写出涧边的幽僻寥落。再加上一“寒”一“冷”,天台山寒岩的寂寞冷清可想而知。
如此冷清,就没有一点儿声音吗?有的。在这里,可以经常听到鸟儿的啼鸣,却听不到人类的声响。颔联一动一静,以动衬静,突出表现山道的寂静。与王维的“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歌前四句未出现一个“静”字,却句句围绕“静”字来写。寂静的环境,平和的心境。天人合一,自然而然。
天台山寒岩除了寂静,天气也很糟糕。虽然有岩石阻挡,但冷风无孔不入,冷风如刀,刺向诗人渐趋苍老的面颊;白雪纷纷,洒落在诗人单薄的僧衣之上。在这样寒冷的时候,鸟儿变得沉默,涧水也已成冰。陪伴诗人的就只剩下白云与幽石了。
尾联客观叙事,因在深山之中,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欧阳修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词句,但再幽深的庭院与天台山寒岩都是无法相比的。
诗歌后四句写环境的幽深。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风雪之中,寒山道上,诗僧寒山那踽踽独行的身影。
全诗八句,开头均用叠字,这在中国古典诗歌当中是罕见的。用叠字,不仅使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而且使得意味叠加,更富感染力。
寒山在他的《重岩我卜居》中写道:“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在《可笑寒山道》中写“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这样杳无人迹的天台山寒岩,寒山一住就是六七十年。此等信仰,此等修行,非常人所能为也。
有唐一代,隐居深山想走终南捷径的诗人并不在少数。他们隐居是假,标榜是真。一边装模作样地眠云卧石,一边又打听着朝廷的动向。只要统治者冲他们一勾手指头,他们便心领神会,忙不迭地跃入红尘。而寒山却能做到“心如古井水,遇风不起波”。他诵经赋诗,不求知音。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这种淡然至极的态度,是源自对生命深刻地体悟还是源自对信仰虔诚地坚守呢?或者二者兼有吧。
全诗前六句写景,末两句叙事。不发表议论,也不抒发情感。但是我们却分明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信念的笃定和心境的超脱。“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有人投身红尘搏风雨,有人退隐深山赏松云。到底哪一个更佳?到底怎么做才更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并无定论。人活一世,听从内心的呼唤去生活,便是不枉此生。好与不好,全在当事人自己的感觉。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又寂寞又美好。只要心中日光常在,春意不老。寒山便是乐土,苦修亦是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