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3
(2018-12-17 21:34:56)
标签:
情感 |
分类: 似水年华 |
回望2013
2011年我写了回忆2001-2010这十年历程的《十年》,在2018年将要结束的时候,我停下奔忙的脚步,回望这六年时光。
2013年2月份我携妻带女来到衡水,开始在河北衡水中学任教。我到现在还记得我跟李老师应聘那天很冷,我俩儿到衡中教务处报到,领到各自的授课任务,然后就到一楼会议室备课。给我的任务是讲高考诗歌鉴赏题晏几道的《思远人》。授课的时候,不知是我讲得幽默还是长得幽默,下面听课的一位女老师一直在那乐,花枝乱颤。后来才知道那就是高一的研课主任(那会儿还叫备课组长)的姣姣同志。跟我俩儿竞聘的还有两个研究生。最后,我们两个顺利入选。我职业生涯的前六年半是在河北武邑中学度过的。2011年夏天我被提拔为主任助理,2012年夏天正式成为级部主任,负责文科级部九个班的管理工作。当时我是武中最年轻的中层干部。我妻李老师也连续带了三年高三,成绩优异,还获得过武邑县“三八红旗手”称号。工作上,无论是荣誉还是待遇,我俩儿都没必要离开。生活上,我们学校里有一套房子,校外有一套房子,11年冬天还买了一辆轿车,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我们还是离开了。究其原因,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想看到更大的世界。
初来衡中,有诸多的不适应,高手如云,强手如雨。我的成绩屡屡不理想,这让在原来学校从未出过前两名的我倍感压力与失落。我参加了两次连续落后老师会,那种滋味儿用如坐针毡,如芒在背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我精心备课,多方听课,狠盯学生。我给每个孩子用心写批语,哪怕就一句“加油!”我也会在前面加上某某的名字。我每周给年级主任和教学副主任主动发一份周反思。那些反思到现在我还留着,以作鞭策与纪念。那段时间,不能说暗无天日,但至少是负重前行。有次半夜我从床上坐起握拳高喊:“我一定会努力的!”悲壮的喊声将李老师从睡梦中惊醒。她后来跟我说:“我不敢惊动你,看你喊完那句话就躺下沉沉睡去,我却怎么都睡不着了。”
身份上的落差虽然在意料之中,但适应起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我在原来学校是最年轻的中层,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在衡中,我却几乎是年纪最大的青年教师(未在衡中教过高三的即为青年教师)。很多中层干部都比我年轻。我虽不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却也觉得自己并非庸才。但初来乍到,成绩落后,便不免生出几分戚戚之感。有一次,语文组大组教研,我竟听错了地方,跑到了数学组的会场坐下,那个囧劲儿就甭提了。每天忙忙碌碌,每天给自己打气,比之备战高考,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李老师骑电动车晕倒摔伤了。血流了好多。是路人用她的手机给我拨的电话(在这里再次真诚地跟那些至今素不相识的路人们说一声感谢,好人一生平安。)等我和当时来家里的二姐赶到时,120急救车已经到了。到了医院,二姐的棉服被李老师头部的血染红了一大片。租小房子住,家人受伤,闺女还小,成绩落后。那时感觉自己真有些扛不住了。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太阳照常升起,一切就要继续。
鲍勃迪伦唱道:“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可以被称作男子汉?”是啊,要走多少路呢?
李老师渐渐好起来了,成绩也一点点儿有了起色。连续落后老师会上不再有我的身影。熬住,才有后面的一切。我也开始多方面在学校一点点儿刷自己的存在感。
13年夏天,语文组魏老师为参加省优质课比赛进行试讲。我也去听了。讲完让大家评课,我虽刚进团队不久,却也在最后大胆地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当时并不知道倒第三个评课的就是语文组特级教师文霞老师(17年,她以衡水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十九大。)倒第二个评课的就是教务处主任孙老师。我,居然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当然,也是因为我想的是如果大家说出了我的想法我就不说了。结果,我的授课思路被魏老师和当时的语文中心教研室主任魁英老师采纳了。当时文霞老师听完我的思路后说:“这小伙子的思路不错,你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了她。她微笑着说:“魁英,以后再有赛课的机会,可以让春晓去!”然后冲我点了点头,去忙她的事了。那是我在衡中第一次被重量级的人物认可,内心的满足与激动可想而知。我绝非庸才,绝非滥竽充数。加油啊,张春晓!
后来去保定赛课,魁英老师和后来的语文中心教研室主任小铭老师,再加上初来乍到的我,组成了陪同魏老师参赛的智囊团。我们在保定一起磨课,演练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原来优质课是这样打磨出来的。想到文霞老师的话我想,我何时才能有机会参加这种规格的赛课呢?
魏老师最终拿到了全省第二的好成绩,而我,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大型展示课。
13年11月16日,我代表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卓越校长峰会暨“十大名校同课异构”活动中与外省两位老师同课异构高适名篇《燕歌行》。这堂课我前前后后一共试讲了十三次。虽然每次授课思路被推翻,都像掉了一层皮。但我乐此不疲。因为我知道,这是夏天的赛课之旅为我换来的机会,这是魁英老师和衡中全体语文人对我的信任,我要好好把握。正式讲课的那天,整个会场都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好几个摄像机都对准了我。这种场面我从未经历过。但我只紧张了不到两分钟,就让自己平静了下来。导入,衔接,点评,板书,我都有足够的预设。我完全让自己进入了诗歌的情境,与高适同悲同愤。当最后我自创的小诗朗诵完毕,布置作业宣布下课时,听到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看到台下魁英老师频频冲我点头。我知道,我成功了。后面还有一个自我评课环节,我即兴发挥,也收获了诸多好评。最后我还接受了央视中学生频道的采访,那是我第一次上镜头。
这次的展示课对我来讲意义非凡。因为从这次展示课开始,我收获了更多自信,不再畏惧任何大场面。也是从这次展示课开始,我找到了在衡中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语文组所有老师以及到场听课的一部分文科的老师都记住了我的名字。我觉得自己是个真真正正的衡中人了!
依然是11月份,我应当时的教科处主任冯老师邀请,和一名女老师担当学校“教学创新标兵”的主持人。在原来学校虽也干过主持的活儿,但像衡中这种一个活动彩排若干遍必须出精品的主持却从未担当过。也算一种历练吧。跟我搭档的女老师比我小九岁。见面就喊欧巴(哥哥),我说不合适,应该喊暧哉惜(大叔)。那场活动我们两个配合默契,主持得很流畅。也是因为这次成功的主持,很多部门领导都了解了我。以后这种主持的活儿我又接了好多。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再说写作,13年2月份来到衡中,3月份听说学校组织各学科上报校本教材编写员。我跟魁英老师自告奋勇要独立完成一部文学鉴赏教材。得到应许后,我立马投入写作。一直想写却一直懒得动笔的“《西游记》里的神仙鬼怪人”系列,“《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系列,以及“任是数语也动人”系列就此铺开。到13年年底,我写出了满足出书字数要求(12万字)的文学鉴赏类著作《边走边唱》,并把那些文章一篇篇发到学校的书香博客上,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现在我已完全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挤时间去写的了。8个月12万字,这种写作速度,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看来压力这个东西,真的可以激发潜力。后面三年写作明显达不到这个速度。当然17年和18年我又写了上来。这是后话,也暂且不表。
现在回头想想13年这一年,既要突破成绩,又要照顾家人;既要上全国展示课,又要走穴当主持;既要多方听课,又要坚持写作。真是不容易。
不过,世上又有哪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是容易的呢?
这就是我跌跌撞撞又马不停蹄的201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