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光中
(2018-04-09 07:47:06)
标签:
读书 |
分类: 文学鉴赏 |
家中有女常戚戚
——读《我的四个假想敌》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这篇文章,当时印象就极为深刻,因为余光中先生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诗人,再加上这篇文章文风之幽默,更是让我佩服之至。现在,为人父的我再读这篇文章,便有了一些情感上的共鸣。
记得08年我带高二的时候,学生们知道我妻子快生了。他们就问我想要男孩还是女孩。我跟他们说男孩女孩都好。如果是男孩,我家就多了一个保护他母亲的人;如果是女孩,我家就多了一个需要我保护的人。学生们都乐了。我是这么想的:多一个保护他母亲的人,我可以偶尔脆弱一下,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一种惬意;多一个需要我保护的人,我要一直坚强,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一种托付。这两种结果对我来讲,都是幸福的。
现在,我家姑娘已经五周了。看到她熟睡时嘟着小嘴的样子,我常常想,也不知道将来哪个有福气的会把我家闺女娶走。这种感受,没有女儿的父亲是无法体会的。
我知道一般情况下女孩儿小时候都很依恋爸爸,但一到十七八岁甚至更早,就不愿意拉着爸爸的手了。所以,我要好好珍惜剩下的这十几年能拉我家姑娘手的日子。
龙应台的《目送》,让我有些伤感怅然,深深的那种伤感,久久的那种怅然。
余光中先生尽管全篇将幽默进行到底,但字里行间,还是让人能触摸到他那无奈又无助的心跳。
生儿育女就是为了有一天看到他们离开自己吗?
可是小树终究还是要长大的,它应该有自己的大地;小鸟终究还是要高飞的,它应该有自己的天空。
生生世世未了情,聚聚散散都是缘。
人类,不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牵挂和不舍才繁衍至今、生生不息吗?
冷雨淋梦 前世今生
——读《听听那冷雨》
中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一看到烧、烤、这些字眼,你就会觉得热,一看到霜、雪这类字眼,你就会觉得冷。要想“夯”实,就得用“大力”,要想有“悟”性,首先就得做到“吾有心”,男的在“田”里出“力”,妇女在家中“扫”地。一个兵“士”拿着“戈”押着“车”就是“载”,心里七“上”八“下”就是“忐忑”。
正是因为中国的汉字是表意文字,这才有“鸿是江边鸟——蚕是天下虫”,“踏破磊桥三块石——推开出路两重山”,“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分片切瓜,纵八刀,横七刀”这样绝妙的拆字联。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文字,是最有故事最有人情味的文字。
余先生由雨想到汉字,由汉字想到大陆,又由今天想到昨日。确是“走入霏霏又想入非非”。
雨一直下,从唐代王维的空山新雨,王昌龄的连江寒雨,杜甫的春夜好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杜牧的楼台烟雨到宋代柳永的潇潇暮雨,陆游的小楼春雨,李清照的梧桐细雨,再到近代戴望舒诗歌中让人遐想万千的小巷里的雨,再到现代刘文正歌曲中三月里的小雨。再到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中啪嗒着水花的小雨。
雨,就这样带着它独有的浪漫、凄清与禅意淅淅沥沥地洒落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
雨从天空降落到地上,它多像天庭的使者,用有线电波把讯息传递。
雨已凄清,再加一冷字,更感销魂。听听那冷雨,听听那过去,黑墙白瓦石板街的时代就这样绝尘而去,很多东西,缅怀的时候才觉得它不可替代,这种不可替代便沉淀为一种永恒。
衣袂飘风的时代,焚香煮茗的时代,把酒狂歌的时代,匹马天涯的时代,都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还会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潇洒吗?还会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吗?会吗?
听听那冷雨,听听那过去,听听隐藏在历史交响乐里那一声幽幽的叹息。
方式虽变心不改
——读《催魂铃》
中国古典诗词中,送别思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其中诞生过很多优秀的篇章,数不胜数。
但是电话产生了,手机也已经挂在了腰畔。铃声让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愁肠百结的等待,也没有了撕心裂碎的思念。
望月思乡,不用看月亮了,打电话;登高怀远,不用登高了,打电话;听雨销魂,打电话;拂柳陨泪,打电话;看蝶儿双飞而自己形单影只,打电话;见燕子归巢而自己回家无期,打电话。
电话通达了,美与诗意却止步了。方便了,就没了美感,有美感了,又大大的不方便。面对这个文化围城,我们也只有嗟叹了。
现代人用手机主要是两种联络方式,一是打电话,二是发短信。其实发短信也能起到一点书信的作用。但是人们太忙了,忙得甚至不愿意打标点,也不管阅读的人会不会一口气喘不上来而发生生命危险。有的打错了字也忙得不去改。有一次我收到一个学生家长的短信:“张老师,让某某给我打个电视好吗?谢谢。”我给她回:“电视?哦,那好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们过年过节发祝福的短信也不愿意自己写了,都是从网上载的或者直接转发甚至直接群发的。我觉得发短信已经比写书信方便太多了,那我们就在态度上真诚一些吧。其实,哪怕你只发给我一句“张老师,新春快乐!”我也会很高兴的,因为毕竟,这是你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呀。
方式虽变心不改,既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还能保持那一份温情。也很好啊。
在某一天,台灯静静地等着信纸,信纸静静地等着笔,笔静静地等着手,手静静地等着心,如果可能,就给我写信吧。
云中谁寄锦书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