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天说地(一)

(2018-04-05 05:57:28)
标签:

杂感

分类: 谈天说地

向左走,向右走?

这些年,屡屡听到“哄抢”一词。

95上午,兰州高速公路一辆载有葡萄的大型货车发生侧翻,事发后,闻讯赶来的当地村民开着汽车,骑着摩托车、自行车前来哄抢葡萄,任凭司机央求、交警阻拦,仍无法阻止。货车司机欲哭无泪:“这些损失足够让我倾家荡产了。”

鲁网117日讯,15日凌晨,一辆满载蜜橘的货车在聊城市茌平县境内105国道发生事故,价值十多万的柑橘被人哄抢一空。

大江网讯,1610时许,一辆装载着40吨甘蔗大挂车,从大广高速新余互通转入昌金高速时,在出匝道口时发生侧翻,车上的甘蔗散落一地,附近的村民不顾危险纷纷涌上高速公路哄抢甘蔗。

我只是选了三个事例,类似的事还有很多。那么问题就来了,人们为什么要来“哄抢”呢?

我想应该是“不抢白不抢,抢了也白抢,白抢谁不抢”的心理在作怪。法不责众。我就在你面前抢,你能拿我怎么地?

翻车已经够倒霉了,这哄抢无异于落井下石。人心之不古,世态之凉薄实在让人心寒。这不是拾东西,这是抢劫。只不过劫匪要横眉立眼以示凶恶,而这些哄抢者却是眉开眼笑兴致勃勃罢了。从某种角度上讲。哄抢者比劫匪更可怕。因为劫匪至少还知道自己是在犯罪,而这些哄抢者却只是认为自己是在参与一次集体活动。这种集体无意识实在令人齿冷。

如此冷漠,如此坦然,如此不约而同,他们脸上的笑容让人看起来觉得他们一定是在做一件特别好玩儿的事。当事的司机师傅若是还倒在血泊中,瞪着眼睛看着这兴高采烈的哄抢大军,又会作何感想呢?

随大流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行为习惯。因为它不以是非为准则,而是以从众为纲法。

甲去食堂吃饭,发现自己的饭盒不见了,他心里想“该死的”,然后他拿了乙的饭盒。乙发现自己的饭盒不见了,心里想“该死的”,然后他拿了丙的饭盒。以此类推。最后整个餐厅的人都说丢饭盒了。其实饭盒就少了一个。“该死的”又该是谁呢?

一个人在楼顶徘徊。他或是失了恋或是破了产,或是想讨回工资。楼下一个人在那喊:“跳啊,怎么不跳?”一个人喊,然后两个人喊,然后一群人都喊。于是,楼上徘徊的人就跳了下来。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写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于是哄抢,于是拿饭盒,于是喊“跳啊”,而且心安理得。

其实这些事情都可以换一个版本。

翻车了,柑橘掉了一地。第一个发现的人把柑橘拾起放回车上,第二个也许原想哄抢的人就会踌躇一下,如果他也选择放回车上,那么第三个第四个就会连踌躇都不会有。

甲丢了饭盒,自己去买一个饭盒。也就不会有后面的链条反应。

楼下有人第一个喊“活下去”,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这样喊。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不去从众,而是理性的思考当然好。但如果很多人做不到,那么。前几个人的做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几个人几乎可以决定事态的走向。

如果你就是第一个人,你会选择怎么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别小看你的选择,还有很多等着“从众”的人看前面的你怎么做。你的选择可能就是所有人的选择。你的一个动作可能就界定了是非;你的一个动作可能就裁断了善恶;你的一个动作能给当事人带去春天,也能带去冬天;你的一个动作能把当事人带入天堂,也可以推入地狱。

善?恶?

生?死?

都在你一念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向左走?向右走?

——2013.3.22

谁让你过得比我好

听过这么一句话:“才气是男人的无形财产,容貌是女人的有形财产。”这话听来有几分道理,不过问题是并非每个男人都有才,并非每个女人都有一副好相貌。这就造成了“财富”分配不均。于是乎,嫉妒心就产生了。

苏辙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的哥哥苏轼之所以屡受排挤,就是因为他哥哥太有才。常言道:“树大招风。”苏轼也明白自己这棵树太大,招来的风一级大过一级,最后发展到了龙卷风,差点要了他的命。苏轼晚年在孩子满月时写下一首《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才气纵横的苏轼,被那些跳梁小丑们逼得吟着这样自嘲的诗句,不知道他老人家当时是不是在苦笑。

这是男人,再说女人。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女主角玛莲娜因长得太美丽屡受他人猜疑被人告上法庭,律师为她的辩护词是“她错就错在,她长得太美丽”。玛莲娜美丽得让人窒息,有的人甚至以造谣说自己和她有一腿来向他人炫耀。影片中那个玛莲娜坐在中间拿起一支香烟,而男人们一个个递上打火机的桥段实在太多经典,而玛莲娜点燃香烟时眼角的那滴泪珠更是让人无法忘记。

太有才就会被排挤,太美丽就会被攻击。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有趣。

很多人,他们能容忍自己无能不思进取庸庸碌碌,却不能容忍别人比他们优秀。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就把搞垮别人作为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

“羡慕嫉妒恨”,短短的五个字,说的却是人性。

有位作家曾说人类进化得并不完美,很多弱点是与生俱来的,真的是这样啊。

钟镇涛有一首老哥《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歌中唱道:“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所有快乐在你身边围绕。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一直到老。”

可是现实生活中,哪里是这样的呢?

很多人想的是: 谁让你过得比我好,我要你过得比我糟。

呜呼!

不过圣诞

圣诞节是为耶稣庆生而设立的,不是基督徒的请路过。无论商场如何造势,那些戴圣诞帽的服务员只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信仰。

有人问晚年的托尔斯泰为何不写文章了。托翁说即使耶稣复生,写出一本书来,估计富人太太们也只是索要他的签名。写作已经失去了意义。西方人尚且如此,我们中国人就别瞎折腾了。

盲目崇拜就是迷信,傻乎乎的跟风是思想不独立的表现,纯粹为了刺激和好玩儿则是无事闲人的心态。

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我们思想独立,我们忙得要死。

不过圣诞,义正辞严!

如果商家拦住你,问你要不要买回一棵圣诞树。请你漫不经心地回一句:圣什么诞?哥是来打酱油的。

断臂的维纳斯

断臂的维纳斯享有盛名。人们都在赞叹这件艺术品如何如何好。尤其是那两条断臂,实在是无与伦比。很多艺术鉴赏家都说,断臂的维纳斯比肢体健全的维纳斯更漂亮,更迷人。

我倒不这么看。我觉得如果维纳斯肢体健全,那肯定也特别漂亮,特别迷人。不为别的,只因她是维纳斯,美神维纳斯。

我们可以理解艺术家将维纳斯砍去双臂的用心,也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维纳斯的断臂。但是实在没必要去赞叹这种做法。更没必要到把其断臂抬高到比其人还要高的地步。

身残志坚者当然应该赢得他人的尊重,但对于一件艺术品而言,我觉得没缺憾更好。虽说残缺美也是一种美,但健全似乎更值得讴歌。

真不知道蜂拥着去看断臂维纳斯的人是去看维纳斯,还是去看断臂。

世人的心思,实在让我搞不懂。

                   宝玉为什么不喜欢宝姐姐

    很多人都觉得宝玉不喜欢宝钗而喜欢黛玉是因为宝钗总逼着他钻研仕途经济,而林妹妹从不。持这种观点的人当然是因为《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宝玉的那句肺腑之言:“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 我也和他生分了。”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毕竟,换做你,你也不愿意每天都有个人在你耳边说你要这样你要那样。谈恋爱又不是请家教。

    不过我觉得应该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一就是宝钗太优秀了。宝钗家世显赫,(四大家族之一)长相富贵大气,(曹雪芹也以“牡丹花”作比)才华出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在宝钗、李纨、探春三驾马车共同执政时期,宝钗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管理才能。除此之外,宝钗的人缘在贾家上上下下也是最好的。总之,宝钗就是一个完美伴侣。

    但是,女性太优秀了,就会给男人以压力。当年成龙和邓丽君恋爱。两人合影,成龙都笑得不自然。而碰上了林凤娇,成龙才笑得像个大哥的样子。这应该也是成龙和邓丽君分手的一个原因吧。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宝钗早熟,像个大姐姐,而宝玉则总给人感觉长不大,像个顽童。宝玉在林妹妹面前像个哥哥,林妹妹不高兴了,宝玉可以去安慰,宝玉在安慰林妹妹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男人。而宝钗好像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呵护。她自己什么都能应付得来,薛蟠不中用,薛姨妈又没主意,宝钗才是薛家的主心骨。宝钗承载着家族的希望,她不得不早早成熟,早早打算。而宝玉有依有靠,所以当然可以“不想长大”。但宝玉再幼稚,他也是个男人。你想,宝玉是愿意选择一个有时脆弱需要他宝玉去安慰的人,还是一个从不脆弱可以安慰他宝玉的人呢?

   宝钗因优秀和早熟而受到贾府上下的称赞,可是却唯独输了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