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呈坎——安徽行(黄山)12【原创】

(2018-02-18 14:41:13)
标签:

安微

黄山

徽州

呈坎

分类: 华东行

呈坎——安徽行(黄山)12【原创】

  我们第二个景点是呈坎,这个地名也很奇特。里面当然有故事。

  呈坎的名气比不上名满天下的宏村和西递,游客自然少得多,但是这个古村的门票却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和西递还要贵上3元,由此可知其非同一般。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19768987.jpg  

  呈坎的大门也很不一般,它就是以古民居作为入口处的。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26165028.jpg   

  呈坎,这个偏徽州大地一隅的小山村,究竟是什么样的张力吸引得人们接踵而至?她蕴含了多大多深的谜团?为何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成为前人探索发现生命玄奥,感悟先哲圣言的神秘地带?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30689057.jpg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二十一处,被誉为“国宝之乡”。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44417145.jpg       

  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深奥的“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和谐、村落民居建设神秘地维系在一起。《中国名人大辞典》载呈坎古代名人五百余人,如:罗汝楫(岳飞案主审官) 、罗小华(徽州明代制墨大师) 、罗聘(扬州八怪之一、大画家)、罗愿等等。呈坎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女作家毕淑敏也不禁叹道“中国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48785173.jpg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54089207.jpg  

  秋天的丰硕果实堆放在地上和晾在架子上。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58769237.jpg  

  千百年来传承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过坎文化,在村口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安坎也是我们在呈坎迈过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坎。过坎要注意:男士迈左腿、女士迈右腿,男女均须从坎的正中央迈过,不能踩踏。呵呵!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64385273.jpg   

  两边还有一对神兽,神兽是呈坎独有的守护神,在整个徽州很少有人知道它名字和写法,名字叫“ tun(一声) ”,写法是:一个鬼字,去掉里面的勾,加上一个大写的“進”字,为进鬼吞妖之意,“ tun ”这个字在字典里无法查到。相传“ tun ”是紫微星下凡时,手上牵的神兽,用来保人间平安。它有一种习性,那就是只进不出,为进鬼吞妖之物。吞进的是鬼妖、晦气和邪气,给人们留下的是祥瑞之气。两神兽之间的门坎叫做“平安坎”。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70469312.jpg   

  据呈坎《罗氏宗谱》记载,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在杭州与呈坎罗愿相遇。罗愿请朱熹为《罗氏宗谱》作序,朱熹欣然应允。并在序言署名曰“同里朱熹”,也才有了如今呈坎对外的大招牌——“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全是来源于朱熹的点赞。当然罗氏回报朱熹之学也相当丰厚,全村孝贤几乎都遵朱理学说,一贯兴文重教,故而学堂林立,读书之风盛行。呈坎《罗氏宗谱》有“织读之声不绝于耳”、“三世不读书,归于小人也”之记载。呈坎能撑着一千八百年的村落,于教育应当拜谢大礼才是。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73589332.jpg  

  此塘名叫永兴湖,水塘中间修建了一条通道,便于游客观景。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83417395.jpg  

  于湖光山色中隐见粉墙黛瓦之徽派民居。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87473421.jpg   

  如何从房屋外形上一眼看出是明代建筑还是清代建筑?请注意它的区分在屋顶:明代建筑是人字顶,寓意人丁兴旺。而清代建筑则是平字顶。这回又涨了姿势。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91841449.jpg  

  已是深秋,残荷枯叶,但水中的莲叶依旧碧绿。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97301484.jpg   

  雨中游古村,人在画图中,打着五颜六色的伞,亦成风景线。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01201509.jpg   

  过了桥,经过这一条长长的通道,才算是渐入村落。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04477530.jpg  

  看上去还有个小戏台,村民可以坐在小船上看戏啊;抑或是小露台,如有青梅酒,约上三两知己,论英雄不敢,但雨中指点山水,点评上下,岂不美哉!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30997700.jpg  

  走过永兴湖上的小桥,我们进入古村落。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34741724.jpg 

灵秀亭

  古代妇女送别丈夫或亲人出去经商为官时的分别场所,因为以前的女人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送到此处便要返回,所以此亭又叫送别亭。

  过了灵秀亭便进入呈坎三街九十九巷的第一条街——-百姓街。 呈坎三街大体平行众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40357760.jpg  

  在这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穿行在三街九十九巷的迷宫里,漫步游走拍照,晕头转向,不辨南北。小桥流水,石墩成行。绵长的老巷,圆形的门洞,青石板路。高墙门楼,青石街巷,蜿蜒不知去处。呈坎让我们感受到了千年古村农民的淳朴气息,体验到了古乡村的自然民俗浓郁乡土风韵。

  这张照片用黑白做旧,更能表现它的沧桑。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45037790.jpg   

  呈坎的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漫步街头、宛如迷宫。要不是在岔路口有路标提示,你真不知向哪个方向前进。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48937815.jpg  

  窄巷高楼,特别有意思的是:除了高墙小天井,徽州建筑的门和窗都非常小。这是因为,男人常年在外经商,家里只有女人和孩子,这样做有利于防火防盗。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52213836.jpg  

  小巷子绕来绕去,不过走一段就能看见指路标志了,告诉你该往哪边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57049867.jpg  

  鉴于有的街巷过于狭窄,为了避让迎面而来的尊长,青石板路上间隔不远就会砌一块稍长一点的石头,延伸到水圳上的长条石名为“谦让石”,寓意谦卑、礼让。这样两人相遇,一个人可站到谦让石上,以便让对面的人先行通过。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61885898.jpg        

  往前走,迎面看见“毛豆腐百年老店”的幌子,后来查资料才知这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呈坎罗氏毛豆腐。但经过时并不知晓,否则要给那家来个特写。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67189932.jpg   

  500多幢古民居,一共3000人不到的村庄,偏有如此庞大容量的古建筑,时光岁月对呈坎无疑有些偏心。恰逢秋雨,老木头被湿润感催生而出绵绵不绝的霉味充盈在周遭,忧郁的雨水斜斜而坠,勾丝连网,密密地织就了一幅老宅落雨图。

  尽量秋雨绵绵,没有多少游人,但小巷中仍有坚守自己的小铺的老人,不急不躁,甘于寂寞。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74365978.jpg  

  这是一个什么装置?是摆设还是有实用价值的?看上去好像是烟囱吧?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79358010.jpg   

  斑驳陆离的老门。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81386023.jpg

翼堂

  有意思的一座建筑。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鬼怪”罗聘的祖宅。共有两进三层,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燕翼堂”大门的设计很特别,外部是石砖,里面是木头,再用铁钉固定,门后还有铁栓,用两根粗壮的木棍闩门,安全系数非常高,既能防火,又能防盗。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祖籍歙县呈坎,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维妙维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其书画达官贵人求购,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8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以返回故里。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嘉庆四年(1799)逝世。

  两旁的对联:“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按说应该从右到左念,感觉这样念可能更好些,反正现在怎么念的都有,乱套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84974046.jpg  

  客厅中的光线太暗,堂上的匾额看不清。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92150092.jpg

 

  三层楼的建筑,在明代的技术条件下,建造难度和现在的大楼差不多,保留下来的十分稀少。整个徽州仅八座,呈坎就有七座。难怪有这样的说法:“天下村庄看徽州,徽州村庄看呈坎。看过呈坎,其他地方都不用去了。”

  这张图片还要注意一点:徽派建筑把楼梯口隐藏在门的背后,既起到了美观作用,又把楼梯间作为储藏室,充分利用了空间。楼梯的台阶一般有16级,商人注重聚财,按五行来设计,金木水火土,第一个台阶为金,而最后也为金,金碰金,意为财运广通。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02440000.jpg   

  燕翼堂还被誉为世界古代消防博物馆,曾荣获世界古代消防组织奖。这就是重要而巧妙的消防设施——房屋的自动灭火系统。它隐藏在二楼及三楼的地板中。二楼及三楼的地板中铺了一层厚厚的干细沙,干细沙的上面再铺一层小方石砖。如果家中引发火灾,火势向上蔓延,木板首先被烧化掉,于是干细沙全部落下进行灭火,随后小方石砖也会落下,进一步扑火。

  抬头看,在高高的楼房顶部开了一个不大的四方孔,站在院中,像在井中,“天井”的名字十分形象。这便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四水归堂。在徽商眼里,水即是财,聚水则是聚财。造就天井,四面的屋檐向天井倾斜,使滴落到屋檐上的雨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聚水、聚财、聚福气,肥水不流外人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05760000.jpg


钟英街

   这是呈坎的第二条街——钟英街,为呈坎古时的“官街”,在古代街道两侧居住的多为达官显贵,故钟英街也为呈坎古镇中最宽的街道,比百姓街宽一些,原因很好理解,街如果不宽当官的轿子就过不去。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09560000.jpg 

钟英楼

  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2年),“钟英”二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题,意为“钟灵毓秀,英才辈出”。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13880000.jpg


罗纯夫宅

  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有280多年的历史。罗纯夫是抗战第二战区唐式遵的少将参谋,也是清代最后一位翰林学士许承尧的乘龙快婿。

  我们到的时候,正好这家有故人来访,双方谈得甚是融洽。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17440000.jpg  

  给这张也做成黑白片,别有味道吧。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23520000.jpg  

  这儿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看年纪八十以上了吧,到他们这已经是第五代,280年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27360000.jpg   

  老人守在家里,游客来参观,也可顺带卖一些茶叶蛋、矿泉水等方便小食物。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30880000.jpg   

  老人本是理发师,几年前摔断了一只腿,这个座椅其实是理发椅,德国进口,也有100多岁了。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35280000.jpg  

  还有一些装饰摆件出售。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41660000.jpg 

明代更楼

  钟英街上有明代万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诰封嘉议大夫、户部侍郎罗应鹤的府邸。其建筑高度和高大的花岗岩牌访式门楼,是一般商宅、民宅难以与之并论的。钟英楼是明代更楼,也叫过街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2年),原为罗应鹤府报时用的,后来为村内打更、报时、报警之用。四面都有瞭望台口,每天二楼专门有人值班,白天报时晚上打更,整个村落七八百户人家,不可能事事都靠人来通知,所以当村子里面发生火灾或来盗贼,这里一敲,全村人都知道了。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46280000.jpg  

  布满村中大街小巷的水系虽然九曲回肠但都不是循环的,远古的村民们恪守清晨时分取水饮用、晌午时分用水洗涤、黄昏时分排水排污的规矩,才能够使呈坎在千年之前就用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来水”。

  这是我站在怀秀桥上拍摄的众川河风景。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54970000.jpg


环秀桥

  环秀桥位于众川河上,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距今有七百多年历史。桥长26.65米,宽3.85米,高4.55米。关于这座桥,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元代,呈坎有一对青年夫妇,因为家里非常穷,所以丈夫罗环秀告别妻子,离开家乡去外面经商,迫于种种压力,不久便心力交瘁,客死他乡。女子非常善良,把这全部怪在自己身上,她以为是自己前世没有多积德,才导致丈夫英年早逝,所以她用一生帮别人纳鞋底、缝衣服攒的辛苦钱,建了一座横跨众川河的便民石桥,还以自己丈夫的名字取名为环秀桥。别小看这座桥,在当时它可是连接歙县、休宁的交通要道。桥上的凉亭是清代后修的。2013年6月30日呈坎发了一次大洪水,环秀桥被冲垮,你可以看出中间的一段石板为后补的。山洪退却,村民沿河找回被冲走的木制构件及石块构件等近80%,修复了古桥。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58950000.jpg  

  去找呈坎最有名的景点——罗东舒祠。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65030000.jpg  

  向一买水果的村妇问路,答曰就在前面不远。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69590000.jpg 


罗东舒祠

  又称宝纶阁,属于宗族祠堂,被认为是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设计及雕刻均出色的建筑,于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东舒祠是为祭祀先祖罗东舒而建的。罗东舒,宋末元初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罗家13代祖,才学广博,元朝皇帝忽必烈多次下圣旨招他进宫为官,都被他拒绝,高风亮节。他的思想与陶渊明同调,以处士隐居终身,罗家的族谱全部由他整理出来。

  这个人很有点意思,据前罗族宗谱记载:“自少颖异,以才俊称,文章鸣世,长隐居,义不仕元,惟耕读是业,署所居为乐堂,矜式甘心泉石,以一善字持身,其教子孙,欲其家传世守,宝而勿失,修族谱,收族属,凡先世茔墓逐一稽考,后代亲疏续其支派宗族,皆德其仁……有黄鲁直之才,欧阳永叔之贤。元皇庆癸丑(1313年)谢廷兰称其与渊明同调,登啸自高,良有以也。”其死后,罗氏后裔对他如孔子一般敬重,谥为“贞靖”,特建祠推崇其德。

  罗东舒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三十五年续建,到万历三十九年完工,前后耗时八十七年、花费白银逾四万五千两。该祠堂按孔庙格局建造,由棂星门、仪门、厢房、露台、享堂、后殿等九部分组成,共四进四院,且一进比一进高。前三进按山东孔庙格局来建,而第四进则按北京太和殿格式建,所以有江南孔庙和江南太和殿之称。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集木雕、石雕、彩绘为一体的家庙建筑。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72420000.jpg  

  中门上方悬挂“贞靖罗东舒先生祠”牌匾,为国家文物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所写,原始牌匾是明代兵部尚书郭子章题,动荡年代被毁。 四根柱子初看可能会以为是用水泥重修的,但当地人会坚定地告诉你:“是石头的,不是水泥。”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76430000.jpg  

  甬道两边各有一个碑亭,刻有祠堂记和建祠考工记。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81580000.jpg  

  甬道两侧为丹墀,原有8棵古树,现少了几棵,也是在那个动荡年代给破坏掉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84980000.jpg   

  享堂前一株400余年的桂花树依然枝繁叶茂,宛如一天然大盆景,每年金秋花开,香飘数里,祠堂里种桂花树,象征着家族荣华富贵。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89930000.jpg  

  宽敞的五大开间享堂是罗氏家族祭祖的地方。纵深21.6米,开阔25.8米,脊高13.6米。草架硬山顶,柱、梁均为两人合抱,梁为银杏木,柱子为金丝楠木,都是名贵木材,而且木质本身就防虫,一根柱子价值上亿元。祠堂家庙的建筑材料能用上金丝楠木的,估计在中国仅此一处。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95180000.jpg  

  进入享堂内看一下,里面空荡荡的,没有任何物件,倒是四周墙壁上挂满了文字。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198210000.jpg  

  穿过仪门,董其昌手书的“彝伦攸叙”巨匾高悬享堂之上。此匾长六米五,宽两米半,有“天下第一匾”之称。彝,鼎彝之器,不可侵犯,是指祭祖的神器,帝王用鼎祭江山、社稷,平民用彝器祭列祖列宗;伦,则是指人伦五常,天地君亲师、父子兄弟等伦常关系;攸,意之久长;叙,指延续。封建社会的族权统治在这块匾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即在祖宗法度面前,人人遵循,代代延续。

  原先祠堂里挂有70多块牌匾,但在动荡年代里被破坏,这匾是因为太大太重没弄下来,后罗氏子孙用纸整块糊起来,上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此匾才有幸得以保存。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00470000.jpg  

  穿过大厅,便来到最值得一看的,最精美绝伦的建筑物——宝伦阁。阁高13.6米,进深10米,面阔11开间。阁楼以珍藏与皇恩有关的圣旨、御赐、官诰、皇榜、族谙及文献资料等,以此体现“君在上,臣在下”的皇极思想。此阁特请徽州名孝子吴士鸿题横匾,以崇孝恩。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04430000.jpg  

  宝伦阁有几处别于其它祠堂:彩绘的梁架,400余年岁月,仍然很鲜艳,据说是矿物质颜料。特别之处是彩绘的图案,类似波斯风格。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11060000.jpg   

  返身出来,见大门外有一对石鼓,此石又叫抱鼓石。因其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百姓认为能避邪,所以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我们看到的圆形“门当”是文官家用的,武官家用方形的“门当”,所以不必细问,远远地一看,就可知道这家的主人是文是武。

  普及点门当小知识。抱鼓石很有讲究的:如皇族或官府用狮子形的抱鼓石;高级武官用抱鼓形狮子抱鼓石,低级武官用抱鼓形有兽头的抱鼓石;高级文官用箱形有狮子的抱鼓石,低级文官用箱形有雕饰的抱鼓石;大富豪用箱形无雕饰的抱鼓石,富豪则用石制抱鼓石,而对于普通民宅,则只能用木质方门墩或门枕石来代替。门当的高度同样有讲究,官做得再高再大,门当的高度都不能超过门的二分之一。 中门两边有抱鼓石耸立,前面说过叫“门当”,再看看门上有“户对”四个,符合罗应鹤二品官的身份。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17220000.jpg  

  我们离开罗东舒祠。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20630000.jpg


潨川桥

  到了这里,我们就出了呈坎景区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26990000.jpg   

  站在桥上,再看一下呈坎的风光。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8/201802181440241260000.jpg   

  未完待续。

扩展阅读

古村落的风水

  皖南古村落是以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 具有典型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是皖南古村落发展兴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他们是村落建设的投资主体。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建设、装饰有着直接的指导和影响。因此,皖南古村落是空间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完美结合,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以风水理论指导村落选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别注重对水的活用,符合村落建设的基本条件,而更重视对村落环境的需求;

  2.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居地;

  3.尊儒重教,注重文化设施建设,有祠堂、书院、牌坊、水口园林等建筑,文化氛围浓郁;

  4.建筑风格、型制规整统一,建筑组合丰富多变,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木材为主要材料;

  5.建筑装饰以砖雕、木雕、石雕三雕为主,雕刻精致细腻,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厅堂内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对联、陈设等,注重庭院园林的营造;

  6.以程朱理学观念统治、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水准;

  7.村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徽帮在外经商、做官取得的巨大财富。

  在以上共同特点中,对古村落形成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因素首推“风水理论”。“风水理论”,是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概括。风水理论起源于徽商的甲骨占卜,形成于秦汉,成熟子唐宋,明清时已达到非常完善的风水理论体系了。

  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其一为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另一为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唐宋以后,全国的风水文化中心已逐步由山、陕转移到江、浙、闽、赣一带,及至元以后,风水文化中心进一步由江西赣州转移到了皖南徽州一带。这是由于皖南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势派风水理论得以广泛应用所促成的。在众多的皖南古村落中,至今仍能形象地说明风水理论和程朱理学对村落选址布局、环境建设所起的作用,当数呈坎古村落。呈坎古村落的风水现象是形势派与理气派的综合与互融,既有山川形胜的组合,又有村落朝向布局的组合。   

一、体现了风水理念的村落名称。

  呈坎,与古村名(地名)龙溪相比较,应该是龙溪更为响亮,为什么改为“呈坎”,完全是风水理念的体现。罗天真兄弟俩原居江西,其时江西风水学说甚为流行,他们迁入歙县后没有贸然地定居一地,而是慎重地进行了选择,在选择居住地时,以风水理论作指导,择定了歙县西北四十里的龙溪,改名呈坎。呈坎村名到底是何含义?元张旭的《罗氏族谱序》说:“盖地仰露曰呈,洼下曰坎”。实际上,这仅仅是叙其表,未涉其里。《说文解字》中“呈”的本意是“平也”,后引申为“显”、“表”。“坎”从伏羲先天八卦所定方位看,应属西方,再从“坎”所对应的自然现象看,应属水,这样,很明显,“水西边的平地”就是“呈坎”二字的真实内涵。  

二、体现了“负阴抱阳”的风水理念。

  “负阴抱阳”是建筑选址和建筑格调的基本形式之一。无论是我国所处北半球的地理位置还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识,决定了建筑选址通过“负阴抱阳”形式所体现的方向性和空间感。坐北朝南,是“负阴抱阳”的基本形式,依据地理子午线取向,使用平面日晷定向,而且,完全的南北向只限于皇家建筑与衙门建筑,这种思想来源于《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正南正北体现了权力和尊严,也是理气派风水理念的主体内容。在民间,多用磁罗盘相宅,以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为依据测向,由于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存在一个偏角,这就决定了民间建筑物虽然大致面南,但完全坐北朝南的并不多,大部分偏东南的转向。在皖南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完全以坐北朝南理念来体现“负阴抱阳”不太现实,于是,就有可以适用的背山面水的风水理念作为体现“负阴抱阳”的另一种方式,也就是形势派的风水理论。这种方式在朝向上没有作出任何限定性的要求,但是注重了山水自然环境的组合。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就对营造选址作了总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呈坎村落整体形态是坐西朝东,完全体现了背山面水的“负阴抱阳”形式。村西紧靠葛山、鲤王山,村北有龙山、长春山,村南有龙盘山、下结山,村东紧靠自北向南的众川河,河之东是数千亩的田园。呈坎村背山依水,山环水抱,地势平坦,但有一定的坡度,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环境正是通过“负阴抱阳”风水理念的实践所获得的。  

三、最佳风水模式的村落典范。

  按照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无论城市、村落还是住宅的选址,最理想的模式是: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亦称靠背山,且来龙山后要有龙脉,即与大山形势相连通,基址左右有略次于来龙山的山岗或土丘,俗称为扶手,即左辅、右弼山,也称青龙、白虎砂山,青龙在左,白虎在右,基址前有月牙形池塘或弯曲的水流,水流的对面有一座对景山,也称案山。我们将呈坎古村落的选址与最佳风水模式进行对照,发现两者之间竟然是如此一致的吻合。请看,村落背后紧靠的来龙山为葛山和鲤王山,高大的葛山与西北方向的黄山山脉连成一气,黄山即是呈坎村的龙脉;村落左边有龙山、长春山为青龙、为辅;村落右边有龙盘山、下结山为白虎、为弼;村落前众川河依村而过;众川河前是宽阔的平畈,遥遥相对的对景山是灵金山。呈坎古村所处的位置,正好处于风水理论所认为藏风聚气的最佳位置一穴中。另外,特别要指出的是,呈坎的水形势非常优秀出色,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众川河是主干流,此外,还有数条小溪从各方汇入众川河,“众”者,水多之义也。《说文解字》释分“众”为“小水入大水”,实为众水汇合。《诗经大雅》有“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之句,意思是“野鸭和小鸟停留在港汊之处,尊敬的祖先来这儿赴宴”。鸟瞰众川河水系与呈坎村的关系,风水学上称为“九龙戏珠”,也属于风水书《水龙经》中所列的“舞凤”型吉水格局,认为这种“舞凤”水格局是“群流飞舞入垣缄,风舞鸾翔羽翮轻,更得穴中真气结,不为仙客也公卿”。如果把呈坎的山势比作一条起伏的龙(实际上,早已形象地称为龙山、龙盘山了),那么众川河水系就象一只飘逸起舞的彩凤,真可称得上是龙翔凤舞、龙凤呈样。

人才辈出

  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呈坎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文人才子、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评说,如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其中,罗汝楫、罗愿、罗龙文、罗洪先、罗聘5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