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马台——江苏行(徐州)7【原创】

标签:
江苏徐州戏马台项羽 |
分类: 华东行 |
戏马台——江苏行(徐州)7【原创】
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户部山最高处,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因山为台,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戏马台。
历代在戏马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词、聚奎书院、耸翠山房和碑亭等。随着岁月的流逝,时移世变,昔日的建筑物已湮没殆尽。经园林部门重建,戏马台建成了一个仿清式的建筑群。
戏马台地方不大,但景观挺多。放上地图一张,先了解一下。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380063876.jpg
这里是徐州古时候的制高点,有战马及士兵雕塑,这个战马不是摆设,你可以骑上去。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384899907.jpg
那就上去。可要踩着马镫上去啊,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楚汉争霸时马镫还没有发明呢。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388643931.jpg
这是骑在马上,对山门拍摄。山门的背面上书“楚都胜迹”四字。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392387955.jpg
戏马台布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经山门,照壁墙上有“拔山盖世”几个篆字。
东侧高台基上,置有铜铸巨鼎一座,上镌“霸业雄风”四字。鼎呈长方形,双耳四足重6.5吨,高2.25米,长1.91米,宽1.51米。鼎腹铸有歌颂项羽历史功绩的《
入口在东院,我们从此门进去参观。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10016068.jpg
东院称“楚室生春”院,由穿廊、雄风殿和东西配殿组成。
“楚室生春”四个字,当是出自名门高手,但我对这种风格的字不太欣赏,尤其是与楚霸王的风格不符(等你看到了后面的“戏马台”三字,你就知道该写什么字体了)。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22184146.jpg
走进东院,殿前立有西楚霸王项羽的石雕像,高2.85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27488180.jpg
英雄壮志未酬,今魂归何处?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31388205.jpg
雄风殿为“楚室生春”院正殿。此处原址为抬头寺,又名陀头寺,始建于东晋元熙元年(419年),由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明隆庆年间(1567-1572)改为“三义庙”,后改为“关帝庙”。1987年在原址改建为纪念项羽的雄风殿。大殿面阔三间16米,进深11.05米,前郭做勾连屋顶,内置卷棚顶,前檐为两根浮雕蟠龙石柱,为明代以前石雕艺术作品,是戏马台建筑群中留存的古老构件之一,雕刻造型生动,布局均称;雕刻技法相当娴熟。石柱主体为龙、凤盘旋,间有人物、花鸟走兽、日月巧妙分布,想象力十分丰富。蟠龙石柱是戏马台上珍贵的历史古物(怕人随便摸,现用玻璃罩予以保护)。
西配殿内的陈列反映了项羽“定都彭城”的情形。门前的对联为:彭城千古秀,西楚一时雄。
戏马古台历经沧桑。自楚霸王项羽在乱石荆棘中营辟高台,后人出于对英雄的仰慕,陆续在台上进行建筑。其中以风云阁最为著名,可作为戏马台的标志。风云阁又称戏马台碑亭,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双层飞檐,六角啄空,丹柱釉瓦,
由于徐州迭遭水患战事之苦,其它建筑大多倾圮,到了近代,宽阔的台面上只剩下风云阁了。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49172319.jpg
亭内石碑镌有“戏马台”三字,碑石高2米多。“戏马台”三字为明代万历年间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所书,苍劲遒劲的颜体,为当年旧物(因碑石前有栅栏,非常不好拍,勉强用手机拍了一张,有点上大下小啊)。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55880362.jpg
一道琉璃瓦檐赭墙,连接东面两处古朴典雅的合院。西院称“秋风戏马”院。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60872394.jpg
戏马堂是该院的主殿,堂周环以回廊,24根丹柱绕堂排立,四壁为雕花窗棂。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65708425.jpg
堂中的“秋风戏马”图,反映当年项羽在虞姬陪侍下,观看士卒驰马操练的场景。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70856458.jpg
东配殿的装置,描述了当年鸿门宴的紧张气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成语,即典出于此。此处还有“霸王别姬”的场景装置,因拍摄角度不好,没有拍。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77096498.jpg
西配殿为一大型壁画,刻画了秦楚巨鹿大战的激战场面。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482556533.jpg
重九台位于戏马台顶、风云阁后。由于地势较高,登台四眺,古城尽入眼帘。据《南齐书》记载,宋武帝刘裕建立王朝前,于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后就规定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子。相传,现在流行九月初九吃的重阳糕,就是从刘裕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
戏马台上还有一块“秋风戏马”的石碑。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556657008.jpg
戏马台北侧坡下有曲廊、追胜轩、集萃亭和系马桩、乌骓槽等景点。
这就是乌骓槽吗?相传这是当年项羽给乌骓马喂食的马槽(两千多年了,什么马槽也留不到现在,就是留下了,如何证明真的是项羽用过的?)。
既然有了马槽,那还应该有系马桩,这是配套的。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569605091.jpg
西花园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北立藏书楼。戏马台东部旧址原为清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后所筑“涉园”,又明“小郁林”。后为崇明祝氏别墅。光绪初年,湖州沈秉成(后任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客居吴中,购得涉园废址,营筑宅园。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沈秉成卒后,其园不治,渐为民居。
园中青竹翠翠,安详娴静。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580213159.jpg
英雄已逝,唯留此处空惆怅。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583177178.jpg
秋叶渐黄,悲秋已近。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586609200.jpg
曲廊内嵌有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戏马台的诗词石刻50余通,多出于古今名家之手。在“集萃亭”中有著名书法家舒同的“西楚大观”石碑。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590509225.jpg
碑廊中的其他书法石刻。
《戏马台》(明·方孝孺)
盖世英雄酒一杯,悲歌只使后人哀。平生费尽屠龙技,今日空留戏马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1599869285.jpg
《西楚霸王戏马台》(清·李运昌)
寒烟老树傲秋风,一曲悲歌意万重。
台上重瞳观戏马,城头刁斗伴青松。
千秋青史垂寰宇,一刎豪情洒江东。
何必轻降英杰泪,至今不悔霸图空。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2004393314.jpg
啸天石。在园的西北部还有一块奇石。又称人杰鬼雄石。
此石从南侧看,是一将军仰天长啸的头部雄姿。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2008917343.jpg
从北侧看,则是一巨型骷髅,故名“人杰鬼雄石”。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五言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杰鬼雄石是项羽悲壮人生的缩影,也是李清照诗意的形象体现。
关于戏马台及其战略地位,北宋文学家苏轼曾有这样一段宏论:“城三面阻水,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车马,而戏马台在焉,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垒木炮石凡战守之具,以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年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易取也。”可见作为军事家的项羽筑戏马台,并不限于有闲取乐,更重要的是出于战略考虑。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13/201802131032025921452.jpg
然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毕竟不是一位政治家。他没有倒在秦兵斧钺之下,却碎身于同举义旗的汉军之手。从这点上说,项羽胜在军事,败在政治。自古“胜者王侯败者寇”,而对项羽,人们却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正是千古以来人们接踵凭吊戏马台的主要原因。
一声叹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
未完待续。
扩展阅读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