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21个教学钩子》有感高晓燕

(2022-06-22 10:28:44)
分类: 论文、读书随笔、心得

假期之余,读了李春光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21个教学钩子》感触颇深。尤其是封面的这段话:聪明的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关键处用一把把“钩子”,把学生的习学热情钩起来,精心打造迷人的课堂。可见,猎奇心理、好奇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钩子”。

我们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会很被动,很难学好的。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假日的清晨,一群大人带着几个七八岁的孩子顺着山谷爬一座白云缭绕的大山,结果,爬着爬着,大人们开始感到吃力了,可是孩子们人仍旧欢呼着、兴奋着,叽叽喳喳地说笑打闹着。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孩子总是走在而大人们前面。不管是山谷蔚秀,岚云清流。还是野花杂树,芳草萋萋,石阶深深,就能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到了山上,终点并没到,等待众人的还有数十里的山路。最终,在走了40里的山路后。大人们累得腰酸腿疼、东倒西歪,孩子们却还是兴致勃勃,仰着小脸问:“什么时候可以再来?”于是大人们纳闷了:平常在城里走路,孩子们走几里就嚷着腿疼,爬山走这么远的路。孩子们怎么都不嚷累呢……实际上,吸引孩子们的,既有鸟语花香的美景,也有目不暇的新奇,更有柳暗花明的境遇。而最终归结到一起无非是“兴趣”。正是兴趣,钩起了孩子们内心的悬念和兴奋,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但是我们为什么还偏偏忽略了这一点呢?究其原因,这便是我们的职业倦怠感所至

     一位著名的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了好奇,总是能认真的对待每件事,但随着年龄教龄的增长,便会对无限往复的教学事业产生倦怠感,知一些教学方法很好,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准备教具撰写教学设计而放弃。回首自己的教学经历,不就是这位教授之说吗?现在这样的感觉日渐加深。读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21个教学钩子》重温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孩子潜能的重要性,反思自己。虽然我们已经无数轮回的教授着这些书,但每届孩子们都是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学习这些书。时代在进步,我们更应与时俱进。我们要向第一次教学一样去尽心竭力的去琢磨、钻研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这应该就是不忘初心。说起容易,做起难。从事一项事业久了,真的很难再保持着最初的那份期待和执着。

      这本书却成了唤醒我初心的钥匙。看到书中提到的那些方法案例,想:如果我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学生实施同时又到了很好的效益那该有多好啊!真所谓开卷有益啊一本书就能给迷失方向的人以导航,一本书能给萎靡的人以希望的力量。一本书也能给预言放弃的人以恒久的坚持的信念。

如果我们一日三餐,都吃大鱼大肉,那也会吃腻而倒胃口的。那些孩子们的学习亦然如此,我们平铺直叙的一成不变的照本宣,学生定会厌倦,会麻木,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的。

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如果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不断地变换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构建高效的课堂也就不在话下了。

读书之后,常常想:为了这些充满求知欲望的孩子们,我们不能选择懒惰,断地创新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保持住孩子的那份好奇心和求知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一种有魅力的方法,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把学生培养成有魅力的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